重庆某地,路边一块标牌,写着“人和种猪配种场”。如果知道"人和"是个地名,读来没有问题;不明内情者一不小心读起来可能生出遗传学上或者道学上的困惑——人和种猪-配种?
另一件事是说一个算命先生,作出一个推算,即“父在母先亡”,可称得上神算。因为可解读成"父在母先亡(已经)”,“父在母先亡(将来)“父在,母先亡”等,放之四海而皆准。
后一件事说明了汉语动词无时态变化的模糊性,两件事都说明了句中正确停顿的重要性。
停顿之于英语,同样是关键。
很多人读英语,是一字一顿的手枪节奏:哒-哒-哒-哒-哒。
自然的阅读,应该是冲锋枪式的的: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如果我们上述的标牌读成“人-和-种-猪-配-种-场”,字间均匀用力,不急不徐,可看出此人不懂汉语,至少没读懂这个标牌。
英语也是相同的道理:一词一词地读,莫名其妙;一节一节(一个短语一个短语)地读,才是正道。
既然有分节,自然就有一个怎么分的问题。
“父在母先亡”告诉我们,不同的分法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也就是歧义。而对于一般没有歧义的句子,也就只有一种分节的方法。非如此就会误入歧途。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大家分节中的主要问题。
Among the teachers are some stars.
主语是谁?
有人会说:是teachers;还有人说是some stars;再有人回答更经典: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