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生命价值观;在东方思想价值体系中,人与自然往往是一种“人企图溶入自然”的关系;最明显的就是华人文化中的“逍遥”倾向。另一方面,在西方思想价值体系中,“自然”往往意谓著一个有位格的上帝 —— 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容许人与之进行对话与争辩的上帝;於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往往带出一种“人与自然对话”的特色。
从这样的一个观点,这首交响曲并没有具体用音符描述各种田园对象,我们是透过音乐得到如此的感觉,无以名之,恰好很类似田园风光,故名之为田园。
贝多芬“有标题”的音乐作品往往只能勉强说是从“一种与标题有关的情绪”出发,而不能说是真正标题音乐。以钢琴奏鸣曲《悲怆》而论,虽然是贝多芬自订标题,但是以第二乐章优美的慢板而言,就不像在白描《悲怆》了。同样的,田园交响曲固然可以如动画名片《幻想曲》那样把整个田园风光完全白描出来,然而,以第五乐章后半部那种指向后期风格的第一小提琴十六分之一音符绵延不断并且与一个富节奏性的对位主题同时进行,这里就绝对不可能与田园风光有任何白描意含了。
使用“人与自然”的角度来赏析这首音乐,是基於对贝多芬全部作品的巨观角度。贝多芬中期作品的确远比不上后期作品有那麼强的冲突性,一个只有强烈情感却没有强烈心灵冲
突的贝多芬,中期作品对大自然的观点必然是“溶入”、“乐以忘忧”的心情,这刚好是田园交响曲的主要情感表达,也是大多数古典音乐爱好者都能听出来的乐曲意含,无怪动画《幻想曲》以田野精灵来诠释这首乐曲。但是,基於西方文化价值系统的深层特性,仍然可以在这首音乐中时时找到人与自然对话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