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的闪电式婚礼
小时候,我读的童话结局大多是“公主和王子结婚了,他们幸福地生活了很久很久。”或许,人人企盼的“幸福结局”就是与所爱的人一同度过幸福的婚姻生活?无论东方还西方,待在闺中的女性都会有一个甜甜的梦想,想像自己身穿白色婚纱,再朦胧地罩上一层面纱。
婚纱是婚礼上不可或缺的,其起源可追溯到古罗马时代。当时,希腊也是只有教徒才能在婚礼上穿白色服装。据说18世纪之后,穿白色婚纱成为一种习俗,到今天已成为代表性的婚礼服装。
在欧洲兴起的纯白婚纱也经常出现在韩国的婚礼上。如果只从新郎的礼服和新娘的婚纱上看,韩国和比利时的婚礼没有什么不同。但自从我参加了一个韩国朋友的婚礼,我就不能不对韩国式婚礼的仓促摇头了。
在婚礼开始前,我跟着同去的朋友在名册上留下姓名,并随了礼金。之后,似乎是“付钱的代价”般,拿到了自助餐门票。最让我吃惊的是韩国新娘只为了不到1小时的婚礼,竟会选择非常昂贵的结婚礼服。
朋友说,新郎和新娘要为1小时婚礼准备4小时以上。似乎诸多来宾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也感到无聊,或是大声喧哗,或是哈欠连天。为了让人们记住这一瞬即过的婚礼,只有摄影师在不停地按动快门。
比利时的婚礼与韩国迥异。韩国人发送的结婚请柬都是一模一样,但比利时人发送的婚礼请柬就分为好几种。因为,有婚礼后立即进行的鸡尾酒会,还有晚宴以及婚宴,来宾也会相应地分成3类,之后再分别发放请柬。如果你只得到了鸡尾酒会的邀请,就不能参加晚宴或婚宴了。
在韩国,来宾大都会随礼金。但比利时却是送礼物给新人。只不过,出于对新人的体贴,礼节上应事先问明需要什么样的礼物。我认为,与直接送礼金的韩国相比,这种送礼物的文化有些“拐弯抹角”。但也有人说,事先问好新人愿意接受什么样的礼物,然后送出礼物的文化有些虚伪。
比利时的有一部分人会送出礼金,但多数不是在婚礼上直接传递,而是向银行账户汇款。此外,送礼金也会附带鲜花或贺卡。在婚礼结束后,新人也会为参加婚礼的来宾献上表示感谢的卡片或小礼物。
韩国婚礼最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自助餐大厅里直播婚礼现场。而婚礼结束后步入餐厅时,大部分人已在用餐完毕后,准备离开,这更让人难以接受。包括新郎和新娘入场、婚礼宣誓、用餐在内的所有婚礼程序总共不到1小时,可来宾却仍然急着离开,这只能让人感到惊奇了。
比利时的婚礼则进行一整天。当然也不会现场直播婚礼场面。这样的婚礼叫韩国人看来十分漫长,但有些阿拉伯国家连续3天进行婚礼。相比之下,韩国的婚礼可堪称“闪电式婚礼”。
婚礼结束后返回时和韩国朋友谈到了婚礼费用。我说,在比利时通常婚礼费用为1.8万欧元(约合2900万韩元)。那位朋友说,通常韩国新婚夫妻得花上1亿多韩元,说你们花费不多真好。后来才知道那个朋友说的费用包括婚礼费用和房租以及蜜月旅行费用等等。一般而言,比利时人指的婚礼费用就像我一样只算婚庆典礼费用,即,婚宴费用和礼服费用等。看来比利时人看重的是宣布两个人成为夫妻的结婚典礼本身,而不是婚后生活的住房和蜜月旅行等。我听到韩国的新婚夫妻甚至为准备房租延迟婚礼后,就感到不可思议了。
通过两国婚礼的不同情况,深感韩国人和比利时人对结婚的价值观也截然相反。比利时人将结婚看作个人和个人的结合,而不是家庭和家庭的结合。正因为如此,结婚完全靠当事人自己决定,不像韩国父母干涉子女的结婚。我有个在比利时长大的朋友,他和外国恋人在海外度过几年后,又回到本国一起生活,而有个韩国朋友想要和外国恋人结婚,结果遭到父母的反对而分手。这也许是缘于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吧。
就像这样,韩国人好像非常重视亲人关系。我所见过的已婚韩国女性对中秋、春节、祭祀等日子非常重视。在那些天,她们会放下手中的一切工作,直奔婆家。与此相反,比利时的已婚女性不会被束缚在家庭问题上。因为个人主义倾向较强,所以一般只会顾及较亲的家庭成员。大部分是在亲属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交流的小规模家庭。也因为这样,很难看到像韩国那样严重的“婆媳矛盾”。婆婆不干涉儿媳,同样儿媳也不会敬畏婆婆,两者保持对等关系。
然而,比利时的婚姻生活果真比韩国人的婚姻生活幸福美满,令人怀疑。事实上,欧洲的结婚率低于韩国。其中,比利时的结婚率在欧洲国家最低。2006年,在比利时1000人中4.26人结婚,而韩国有6.8人结婚,从这些数据中就能看出这一点。比利时的结婚率如此低,离婚率却与韩国一样高。再加上,可以不受任何制约合法同居,因此在比利时忌讳结婚的年轻男女在增加。
韩国和比利时的婚礼确实有着明显的差异。不过,不管其形式是怎样,都希望两人的“爱情”是真实而忠贞不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