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评论家协会主办的CBS台记者招待会上,Buddytv网站采访了《疑犯追踪》的两位制片人乔纳森·诺兰(Jonathan Nolan)与克雷格·普拉格曼(Greg Plageman)。和他们聊起了如何填补卡特留下的空白,各角色未来的发展以及更多“机器”存在的可能性。
Q:没了卡特,剧情转为黑暗向。今后会不会想什么办法延续她曾经的带来的丝丝温暖呢?
乔纳森·诺兰(以下简称J):卡特代表着光明,根(Root)的正能量爆棚(笑)。《疑犯追踪》现在被阴霾笼罩很正常,因为我们刚刚失去了一个角色及其衍生出的各种后果。我们希望能将这一切真实地呈现给观众,而不是这星期放出虐心大招,然后下周立马就阳光灿烂,情节发展必须与故事线一致。我觉得上一集便花了很多时间阐释这个问题。剧中所有角色其实都拥有最人性的一刻,这永远不会消失。
第一季的许多微小细节向观众生动地展示了芬奇(Finch)和里瑟(Reese)的默契,比如芬奇低调地告诉里瑟他最喜欢吃火腿蛋吐司,里瑟则在危急关头也不忘感谢芬奇给了他这份工作。这些在其他剧集里不起眼的细节正是对芬奇和里瑟、里瑟和肖(Shaw)、芬奇和小熊(Bear)最深层的刻画。
回到你的问题,我的答案是小熊、肖、还有赫什(Hersh 详见第三季第十三集)。那些体现人性的即逝瞬间,各角色之间交换的每一个温暖眼神,都是《疑犯追踪》从一开始就想要表达的,即使是当第一季上半季,卡特追捕芬奇和里瑟的时候。人性中的温暖从来都是我们所追求的主题。
无论在剧中,还是在我们心里,卡特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我们不会轻易地写死她。不过观众们都想,好吧,我无法代表所有观众,只能说编剧们和有着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不断改变和不断制造挑战,以让我们自己保持兴奋的状态,并且挑战剧中角色是我们期盼已久的。再说了,如果我们写死弗斯科(Fusco),观众就能猜到了。
克雷格·普拉格曼(以下简称G):我认为卡特的死在第三季第十集里一定程度上深深的影响了弗斯科。弗斯科的转变成就了那一集的剧情最高潮,使得那一集震撼力十足。不用我多说,弗斯科显然不是以前的那个他了。
卡特的道德准则现在好似火炬传给了弗斯科。我相信观众肯定都支持弗斯科洗心革面,失去好搭档则是他现在改邪归正的极大动力。
Q:第三季下半季里角色间的对手戏和故事线搭配将如何发展?比如肖会不会与其他角色融合得越来越好?
J:在我看来,肖的性格耐人寻味,因为不同于普通的电视剧角色,她无法体会正常的情绪变化。她和弗斯科一样,是经历过非传统的历练而成长起来的。就拿弗斯科来说吧,他最开始是个坏警察,后来慢慢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被塑造成了如今观众的最爱。卡特的死标志着弗斯科终于完成了自我救赎。
肖则与众不同,她直来直往,从不拖泥带水,她就是她。她的生活中缺乏情感,从她出现的那一刻就已显示。很明显,她的人格障碍令她感觉不到快乐,做不出微笑的表情,尽管如此,我们的编剧仍找到了她和其他角色的连接点。
对她来说,成长无关乎环境的变迁,而是观众所看到的那些她和里瑟、芬奇建立起的脆弱的联系。再次强调《疑犯追踪》是一部讲述几个高度重视隐私、内心严重受伤的人和他们试图帮助别人时形成的微妙脆弱的关系。我们希望能在其他角色的成长中看到肖的变化。
根则是一个角色渡过转型期后的有趣案例。她从一个反派变成了......我先不急着定义她现在是否是伙伴,但她的不确定性使得她和芬奇的关系,她和其他主角的关系有了极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就喜欢玩这种“坏人变好人”,“好人又黑化”的梗。故事才刚刚开始呢。
Q:根与机器的频繁互动令她离现实世界越来越远,她还愿意重新适应回到现实社会么?
J:当然不愿意。我们给根设计了很多后续剧情,但重新适应社会不是其中一项。
G:没错,我认为她被主控者(Control)监禁,被主控者废了一边的听力将使她更坚定决心没人能够切断她与机器的纽带。而她愿意不惜一切代价保证自己和机器永不失联的态度也令芬奇担忧。
Q:既然第二台“机器”已经出现,是否可能还有其他“机器”的存在?
J:下半季我们想把重点放在被设计成仅此一台且神通广大的机器是否真的独一无二?必然又要提到曾经的美苏军备竞赛和剧中对于人工智能的暗示,曼哈顿计划就是个极好的例子。想当年美国人享受了作为世界上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的优越感整整五年,但苏联随后研制出了原子弹,接着英国、法国、中国、巴基斯坦还有印度都装备上了核武器。消息传播的速度无法想象,所以假设人工智能也经历过相同的情形也合情合理。
《疑犯追踪》将涉足一个值得思索的领域,即人工智能以分散的实体形态存在,虽然这个想法有点难以实现,但我们的目标正在于此。过去的三年里,机器都处于没有竞争对手的状态,制造出一台类似“机器”的机器究竟有没有可能?如果可能,那到底是什么?将造成什么影响?下半季的关键词就是“可能性”。
每周二晚上10点,《疑犯追踪》好戏上演。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影视英语 > 影视资讯 > 影视动态 > 正文
-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