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识图连线题(每空或线1分,共12分)
18.(4分)(2014•贵阳)请将左侧农业生产中的做法与右侧的依据连接起来.
考点:合理密植;呼吸作用的概念;植物的呼吸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
3、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这一过程可用反应式表示如下: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4、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
解答:解:a、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间作套种能立体的利用阳光,合理的密植,能让植物最大限度的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可以提高产量.
b、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若土壤板结,土壤中的空气减少,抑制根的呼吸,也抑制了根的生长.
c、“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时节,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民忙着春耕播种.这是因为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d、阴雨天光照不强,不利于气孔的开启,影响水蒸气的外出,降低了蒸腾作用,使植物不会因大量失水而出现萎蔫现象,提高了移栽植物的成活率.
故答案为:
点评:深刻理解绿色植物三大作用的知识,把此知识不但用来解决试卷上的题目,还要把此知识应用到我们的生产生活中.
19.(4分)(2014•贵阳)请将以下动物类群与其对应的特征连接起来.
考点:动物的分类.
分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线形动物身体中无脊椎是无脊椎动物.
解答:解:扁形动物(两侧对称,身体背腹扁平,无体腔,有口无肛门);线形动物(身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有原体腔,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软体动物(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运动器官是足);节肢动物(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
故答案为:
点评:掌握各个动物类群的特征和常见动物是解题的关键.
20.(4分)(2014•贵阳)如图是细菌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示例:[②]细胞膜)
(1)细菌在细胞结构上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 ,它的遗传物质 。
(2)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细胞没有 ,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 .
考点: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
分析:图中①DNA集中的区域②细胞膜③细胞壁④荚膜⑤细胞质⑥鞭毛.
解答:解:(1)细菌的基本结构有遗传物质①﹣﹣DNA集中的区域,最外层③﹣﹣细胞壁,紧靠细胞壁的是②﹣﹣细胞膜,在细胞膜和DNA之间是⑤﹣﹣细胞质,有的在细胞壁外面还有较厚的④﹣﹣荚膜,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2)各种细菌都是由一个细胞组成的.细菌的细胞内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但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有两种,一种是营寄生生活的,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一种是营腐生生活的,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是异养生活的.
故答案为:
(1)成形的细胞核 ①DNA ( 2)叶绿体 分解者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细菌的结构及功能.
三.分析作答题(每空1分,共12分)
21.(4分)(2014•贵阳)为探究酸雨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一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模拟实验,提供实验所需的仪器,环境条件适宜.主要步骤是:
步骤一、实验前两周,分别在五个花盆中各培育三株小麦幼苗,编号为1~5号.用食醋和蒸馏水分别配制成pH为4、5的醋酸水溶液备用.步骤二、每天定时、定量浇灌小麦幼苗.步骤三、观察并比较小麦幼苗的生长情况,实验记录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花盆编号 | 浇灌的溶液 | 浇灌量/ml | 实验结果 |
1 | ① | 2 | 正常 |
2 | pH﹦4 | 2 | ﹣﹣﹣ |
3 | pH﹦4 | 5 | ﹣﹣﹣﹣ |
4 | pH﹦5 | 2 | ﹣ |
5 | pH﹦5 | 5 | ﹣﹣ |
注:实验结果中“一”越多表示与正常植株相比,其生长情况越差.
(1)表中①是指 .
(2)表中编号为1,2,4的花盆可形成一组对照,其单一变量是 ,目的是探究酸雨的pH值的大小(酸性程度)对小麦生长情况的影响,通过对比这组对照实验,结论是 .
(3)表中编号为 的花盆可形成另一组对照,其单一变量是浇灌量不同.
考点:探究酸雨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
分析: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其酸性成分主要是硫酸,也有硝酸和盐酸等.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
解答:解:(1)我们所做的实验一般为对照实验,变量具有唯一性,在设计的实验中我们明显发现缺少对照实验设计,因此,表中①是指蒸馏水.
(2)由表可知,编号为1,2,4的花盆不同的量是pH值(不同),其它量相同,适量浇水可形成一组对照,pH值(不同)是单一变量,目的是探究酸雨的pH值的大小(酸性程度)对小麦生长情况的影响,通过对比这组对照实验,结论是酸雨的pH值越小(酸性程度越强)对小麦生长情况的影响越大/酸雨的pH值的越大(酸性程度越弱)对小麦生长情况的影响越小.
(3)表中编号为 1、2、3或1、4、5的花盆可形成另一组对照,其单一变量是浇灌量不同.这说明设计对照实验时除变量不同外,其余的条件应该适宜且相同.
故答案为:(1)蒸馏水;
(2)pH值(不同);酸雨的pH值越小(酸性程度越强)对小麦生长情况的影响越大/酸雨的pH值的越大(酸性程度越弱)对小麦生长情况的影响越小
(3)1、2、3或1、4、5.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明确对照实验的要求和环节,特别是唯一变量,其它量相同.
22.(4分)(2014•贵阳)一种昆虫有正常翅和残翅两种类型,自其1900年迁徙到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人抽样统计了它们近几十年来两种翅形的数量变化(如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根据达尔文提出的 学说,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
(2)该实例说明适合在该海岛上生存的有利变异是 (残翅/正常翅).
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 年发表的惊世骇俗的宏篇巨著《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解答:解:(1)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的昆虫多是无翅或残翅的类型,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这些海岛上经常刮大风,哪些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是不适者被淘汰.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是适者生存.
(2)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选择之后,岛上无翅或残翅的昆虫就特别多,少数能飞行的昆虫翅异常发达,该实例说明适合在该海岛上生存的有利变异是残翅.
故答案为:
(1)自然选择;由于岛上经常刮大风,有翅昆虫被吹到海水里,因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较少;而残翅昆虫不易被吹到海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较多.
(2)残翅.
点评: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生物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异,环境对这些变异起选择作用:具有适应环境变异的个体能够生存下来,否则就被淘汰.
23.(4分)(2014•贵阳)下表为某地水稻高茎和矮茎的杂交实验情况.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 亲代杂交组合 | 子代性状 |
甲 | 高茎×矮茎 | 全是高茎 |
乙 | 矮茎×矮茎 | 全是矮茎 |
丙 | 高茎×矮茎 | 高茎和矮茎 |
丁 | 高茎×矮茎 | 高茎和矮茎 |
(1)表中 组结果证明 为显性状.
(2)甲、丁组亲代高茎的基因组成 (相同/不相同)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解答:解:(1)亲代具有的性状,在子代中没有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另一种性状是显性性状,其基因组成一定是纯显性基因.从表格甲中可以看出亲代高茎×矮茎,子代都是高茎,没有出现矮茎,因此矮茎是隐性性状,高茎是显性性状.
(2)甲组亲代高茎的基因组成是都是显性具基因,丁组亲代高茎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因此甲、丁组亲代高茎的基因组成不相同.
故答案为:
(1)甲; 高茎
(2)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