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黑龙江牡丹江)14.下列各民族与其传统节日搭配正确的是( )
A.蒙古族--那达慕节 B.汉族--泼水节 C.傣族--元宵节 D.回族--丰收节
考点:独特的民族风情.
分析: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节日风俗,根据独特的民族风情解答.
解答:解:那达慕节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故正确;
B、傣族的泼水节,故错误;
C、汉族的元宵节,故错误;
D、丰收节是高山族的节日,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独特的民族风情,此题难度不大,是道基础题.
(14年黑龙江牡丹江)15.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阳光 B.铁矿 C.森林 D.风能
考点: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
分析: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
解答:解: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故选:B.
点评:在日常生活中,你有哪些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小窍门?说出来与同学一起分享.
(14年黑龙江牡丹江)16.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B.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际变化小
C.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类型齐全 D.冬季风寒冷干燥,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
考点:气候复杂多样和主要气候类型.
分析: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解答:解:A、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故A不符合题意;
B、从降水的时间分配来看,我国降水很不均匀.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相比之下,冬春季雨水要少些.故B符合题意;
C、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故C不符合题意;
D、我国北方地区邻近冬季风的源地,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考查我国气候的特点,要理解记忆.
(14年黑龙江牡丹江)17.我国与俄罗斯签订了购买油气资源的合约,从俄罗斯进口油气资源最适合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海洋运输 B.公路运输 C.铁路运输 D.管道运输
考点:俄罗斯的煤、铁、石油、森林资源.
分析:俄罗斯铁路、公路、航空、水运以及管道运输都很发达.交通运输以铁路和公路为主.铁路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欧洲部分较为密集.西伯利亚大铁路横贯亚欧大陆,被称为亚欧大陆桥.
解答:解:俄罗斯铁路、公路、航空、水运以及管道运输都很发达.客运以铁路和公路为主,货运以铁
路和管道为主.我国从俄罗斯进口油气资源最适合的交通运输方式是管道运输.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各种运输方式的选择,属基础题.
(14年黑龙江牡丹江)18.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等,下列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
A.地震 B.台风 C.寒潮 D.干旱
考点:各类地形对经济和生活的主要影响.
分析:通过学习可知,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和地质灾害分别是:干旱、洪涝、台风、寒潮、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解答:解:寒潮、干旱、洪涝、台风都属于自然灾害,地震、火山属于地质灾害.
故选:A.
点评:我国山区还有那些地质灾害?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山洪、泥石流、崩塌、山体滑坡等.
(14年黑龙江牡丹江)19.下列漫画中,反映了由于不当排放造成土地污染的是( )
A. B.
C.
D.
考点:爱护环境与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分析:中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拥有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对土地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然而,中国各类土地资源在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草地面积较广,所占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
解答:解:A、中国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多,工业、交通和城镇的发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加上使用不合理,乱占耕地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耕地面积日益减少;
B、由于长期以来靠天养畜,超载放牧或弃牧毁草开荒,牧区有1/3的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草地生产力大幅度下降.在牧区要确定合理的载畜量,或划区轮牧,设法保持草地的生产力
C、由于对林地的管理与利用不尽合理,滥伐森林的问题仍然严重.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加快国土绿化,需要切实执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林业方针;
D、大量的排放污水,使用化肥、农药,造成对土地的污染.
故选:D.
点评: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14年黑龙江牡丹江)20.关于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
太平洋沿岸的主要原因,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 B.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
C.岛国,南北狭长,山地多,平原少 D.工厂靠近码头,陆地交通便利
考点:日本工业布局的特点和地理意义.
分析:日本的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交通运输便利,日本矿产资源贫乏,市场狭小,经济对外依赖性强,日本进口原料,出口产品,形成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
解答:解: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主要原因是太平洋沿岸地区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太平洋沿岸地区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且工厂靠近码头,水陆交通运输便利.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的工业布局及原因,理解解答即可.
(14年黑龙江牡丹江)21.下列国家与我国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的是( )
A.日本 B.俄罗斯 C.印度 D.朝鲜
考点:中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分析: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
解答:解:中国陆地国界线漫长,达2.2万多千米,有14个陆上邻国,其中与朝鲜、越南两个国家海岸相邻.此外,中国还与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家隔海相望.
故选:D.
点评:考查我国的疆域特点,要理解记忆.
(14年黑龙江牡丹江)22.“北京有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以及众多的海外企业代表机械等,随着越来越多的世界著名跨国公司落户北京,各种国际会议在此频繁召开,北京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正日益密切”.这段文字体现的北京城市职能是( )
A.全国的政治中心 B.全国的文化中心 C.国际交往中心 D.全国的经济中心
考点:首都北京的地理概况.
分析:依据对于北京城市职能的掌握情况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交通中心、教育中心、科研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题目中叙述北京有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以及众多的海外企业代表机械等,随着越来越多的世界著名跨国公司落户北京,各种国际会议在此频繁召开,北京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正日益密切.这是介绍了北京的国际交往中心职能.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北京的城市职能,非常基础的知识,出错率较低.
(14年黑龙江牡丹江)23.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下列优势属于祖国内地的是( )
A.厂房、能源 B.信息、技术 C.资金 D.管理经验
考点:香港的经济发展状况.
分析:长期以来,港澳与祖国内地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其中以香港表现得最为明显.祖国内地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而香港则拥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香港和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解答:解:香港的优势有:拥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祖国内地的优势有: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因此厂房、能源属于祖国内地的优势.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祖国内地与香港的经济合作关系,理解解答即可.
(14年黑龙江牡丹江)24.20世界90年代开始,台湾重点发展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产业是( )
A.农业和农产品加工 B.出口加工工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畜牧业和养殖业
考点:台湾的工业的分布和发展.
分析:20世纪60年代开始,台湾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条件,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
解答:解:20世纪台湾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60年代前,台湾经济以农产品加工工业和纺织工业为主,60~70年代,吸引外资,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80年代后,高新技术和重工业发展迅速.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台湾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台湾省的工业发展特点.
(14年黑龙江牡丹江)25.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是( )
A.滥采砂金 B.全面禁猎 C.乱砍滥伐 D.过度放牧
考点:青海省.
分析:近年来,由于气候暖干化趋势、过度放牧以及人类活动,使三江源地区自然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三江源地区大片土地逐渐沙化.2000年8月19日,国家正式成立全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面积31.6万平方千米.自然保护区内要求:①退耕还草(林),②全面禁猎,③禁采砂金,④休牧育草,⑤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这将有利于改善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
解答:解:比较题干中的四个选项可得,有利于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是全面禁猎,滥采砂金、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会更加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故选:B.
点评:考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开发与建设,要理解记忆.
二、综合题(共50分)
(14年黑龙江牡丹江)26.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河流②的流向 .
(2)图中①、②两条小河流速较快的是 .
(3)山顶A位于山顶B的 方向,两山顶的相对高度是 米;C所处表示的山体部位是 .
(4)A、D两处中,更容易形成聚落的是 .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解答:解:(1)读图可知,河流②的流向自海拔高处向低处流;
(2)小河流速较快慢与坡度陡缓有关,①河所经地区等高线密集流速较快;
(3)依据指向标,可判断山顶A位于山顶B的东南方向,A地的海拔是1530米,B地的海拔是1030米,A、B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530米-1030米=500米,C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
(4)D处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更容易形成聚落.
故答案为:(1)
(2)①;(3)东南;500;山脊;(4)D.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属基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