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以下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2分)(2013•威海)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 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 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 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根据每个选项的实际做法,分别加以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房屋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B、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C、戴耳机是为了在声音的接收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具体做法的理解能力,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2.(2分)(2013•威海)当光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如图所示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 )
A. B. C. D.
考点: 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规律.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同时要知道光在玻璃玻璃表面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
解答: 解:当光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会同时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
A、只有折射现象,所以错误.
B、只有反射现象,所以错误.
C、既有反射又有折射,同时符合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内容,所以C正确.
D、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而D图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了,所以D错误.
故选C.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和光的反射.一定要知道当光照射到透明物体表面时,会同时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同时考查了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内容.
3.(2分)(2013•威海)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熔化 B. 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凝固
C. 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升华 D. 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汽化
考点: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3)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4)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解答: 解: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
B、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衣服上的水分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汽化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是壶嘴里冒出来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周围温度较低的空气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能够分清楚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4.(2分)(2013•威海)如图所示四个实例中,属于增大摩擦的是( )
A. | 轴承之间装滚珠 | B. | 写字时用力 | C. | 门轴加润滑油 | D. | 滑冰穿冰鞋滑行 |
考点: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 应用题;图析法.
分析: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增大摩擦的办法有: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滚动为滑动;
(2)减小摩擦的办法有: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滑动为滚动,④使接触面脱离接触.
解答: 解:A、轴承之间装滚珠是将滑动摩擦变成了滚动摩擦,从而减小了摩擦力,不合题意;
B、写字时用力,这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符合题意;
C、向门转轴处加润滑油使接触面更光滑一些,以减小摩擦力,不合题意;
D、旱冰鞋安装滚轮,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要判断哪些是增大摩擦的实例,首先要知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什么,然后根据此知识来分析.
5.(2分)(2013•威海)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凸透镜和蜡烛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可以在光屏上得到( )
A. 正立放大的虚像 B. 倒立等大的实像 C. 倒立放大的实像 D. 倒立缩小的实像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首先根据图象得出凸透镜的焦距,根据物距大于2f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进行分析.
解答: 解:由图知,凸透镜的焦距为40cm﹣30cm=10cm,烛焰距凸透镜30cm,处于2f之外,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确定凸透镜的焦距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6.(2分)(2013•威海)如图表示一个人站在匀速上升的电梯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电梯上升过程中,人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 电梯上升过程中,人的机械能不断增大
C. 电梯上升过程中,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做功为零
D. 人对电梯的压力与电梯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考点: 平衡力的辨别;力是否做功的判断;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专题: 运动和力;功、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 (1)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
(2)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在数值上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和;
(3)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4)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解答: 解:A、电梯匀速上升,速度不变,动能不变;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不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而是电能转化成了重力势能,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电梯上升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因此机械能增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电梯上升的过程中,电梯对人有支持力的作用,并且人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因此支持力对人做了功,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人对电梯的压力与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分别作用在电梯和人上,不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因此这两个力不是平衡力,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点评: (1)当一种能量转化成另一种能量时,其中一种能量减小,另一种能量增大;
(2)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这两种形式的力的区别就在于是否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是平衡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是相互作用力.
7.(2分)(2013•威海)面对突发灾害和险情,如何正确逃生和急救至关重要.下列逃生和急救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发现家用电器或电线失火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后再救火
B. 发现有人触电时不能用手直接拉动触电的人体,应先切断电源再救人
C. 冬天在湖面上玩耍时听到冰裂的声音,应快速跑步离开
D. 在公共汽车里遇到火灾打不开车门时,可以用逃生锤打破车窗玻璃逃生
考点: 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安全用电原则.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1)发生触电事故、发生火灾要先切断电源,实际上切断火线,防止再次发生危害.
(2)脚下的冰要破裂,说明人对冰面的压强太大,为了人不知要陷入湖中,因此要从减小压强的角度来入手考虑;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解答: 解:A、发现家用电器或电线失火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后再救火,故A正确;
B、人体是导体,发现有人触电,若立即用手去拉,会造成施救者也触电,正确的做法是应先切断电源或用绝缘棒将电线挑开,故说法正确;
C、迅速往回跑,跑的同时会抬起一只脚,这时人对冰面的压强增大了一倍,人更容易落入冰中.故本选项错误.
D、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所以在压力一定时,安全锤的越尖,对玻璃的压强越大,越容易打破玻璃而逃生.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所考查的生活常识中,都包含了一定的物理知识,明确知识点,从科学的角度来做出判断,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2分)(2013•威海)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 | 茶壶 | B. | 锅炉水位计 | |
C. | 盆景的自动给水装置 | D. | 乳牛自动喂水器 |
考点: 连通器原理.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根据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总是相平的.
解答: 解:A、茶壶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制成的,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锅炉水位计也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工作的,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盆景的自动给水装置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本选项符合题意;
D、乳牛自动喂水器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制成的,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原来的应用,同时干扰选项设计到大气压的应用,属于简单题目,考试需要准确区分各物理知识点及其应用.此点中考出现概率很高.
9.(2分)(2013•威海)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说明发电机工作原理的是( )
A. | B. | C. | D. |
考点: 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
专题: 电动机、磁生电.
分析: (1)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即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2)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即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
(3)奥斯特实验第一个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说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解答: 解:A、开关闭合后,在外力作用下使导体做切割磁感应线运动,则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此时有感应电流产生,这是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B、这是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实验,是电动机的原理;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这是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的匝数关系的实验;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图示的是奥斯特实验,说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本题涉及的内容有电流的磁效应,电动机的原理和发电机的原理.注意电磁感应和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装置的不同,前者外部有没有电源,后者外部有电源.
10.(2分)(2013•威海)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12V,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小灯泡始终不亮,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为12V,则电路发生的故障可能是( )
A. 开关接触不良 B. 电流表断路 C. 滑动变阻器断路 D. 灯泡断路
考点: 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专题: 电流和电路.
分析: 常见电路故障有断路与短路,分析清楚电路结构,根据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
解答: 解:由图示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电路电流,电压表与灯泡并联;
闭合开关,灯泡不亮,说明电路存在断路或灯泡发生短路;
电流表示数为零,说明电路发生断路,电压表示数为12V,
说明电压表与电源两极相连,电压表并联电路之外电路不存在断路,
则断路位置在灯泡处,即灯泡发生断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路故障分析,根据电路故障现象分析电路故障原因.
11.(2分)(2013•威海)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1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B. 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C. 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D.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的比值不变
考点: 电路的动态分析;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欧姆定律的应用.
专题: 应用题;电路和欧姆定律;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
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再根据欧姆定律得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比值的变化.
解答: 解:由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
∵I=,
∴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U=IR,
∴定值电阻R1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ABC不正确;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的比值等于定值电阻R1的阻值,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的比值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电路的动态分析,利用欧姆定律即可求解;但要注意电压表的接法,当电压表接在电源两端时,测量的为外部电路上的电压.
12.(2分)(2013•威海)为保证司乘人员的安全,轿车上设有安全带未系提示系统.当乘客坐在座椅上时,座椅下的开关S1闭合,若未系安全带,则开关S2断开,仪表盘上的指示灯亮起;若系上安全带,则开关S2闭合,指示灯熄灭.下列设计最合理的电路图是( )
A. | B. | C. | D. |
考点: 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专题: 信息给予题;设计与制作题.
分析: 由题意知,只有坐在座位上时,指示灯才亮,故S1可控制灯,当开关S2闭合时,灯又不亮了,说明指示灯被S1短路了.
解答: 解:A、两开关串联,只有乘客坐下,系上安全带时指示灯才会发光,不符合题意;
B、指示灯与S1串联,与S2并联,乘客坐下时指示灯亮,系上安全带时,指示灯被短路熄灭,并且不会出现电源短路,符合题意;
C、指示灯与S1串联,与S2并联,乘客坐下时指示灯亮,系上安全带时,指示灯被短路熄灭,但出现电源短路,不符合题意;
D、两开关并联,无论乘客坐下,还是系上安全带,指示灯都会发光,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本题利用了对用电器短路时,用电器将不工作设计电路,注意不能出现对电源短路的情况,电阻是保护电阻,可使电路对电源不被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