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3分)(2013•岳阳)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 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为260cm B. 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C.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D.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42℃
考点: 长度的估测;温度;质量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 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 根据对实际情况的掌握进行合理的估算,然后分析答题.
解答: 解:A、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为26cm,260cm不符合实际,故A错误;
B、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m/s~1.5m/s,10m/s不符合实际,故B错误;
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符合实际,故C正确;
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42℃不符合实际,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是一道估算题,平时注意积累常见物理量是数据有助于解该类习题,本题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2.(3分)(2013•岳阳)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属于导体的是( )
A. 橡皮 B. 塑料尺 C. 木片 D. 铜线
考点: 导体.
专题: 电流和电路.
分析: 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间的物体是半导体.
解答: 解:橡皮、塑料尺、木片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铜线容易导电是导体;
故选D.
点评: 知道导体的概念,熟悉常用的导体即可正确解题.
3.(3分)(2013•岳阳)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D. 长期在强噪音环境下工作,对人体不会造成损害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②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真空不能传声;
③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与振幅有关;
④噪音会影响人的工作或休息,长时间生活在强噪音环境中,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损害..
解答: 解: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此选项正确;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此选项错误;
C、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此选项错误;
D、长期在强噪音环境下工作,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损害.此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响度与音调的区别、噪声的危害等知识,是一道声学知识的综合题.
4.(3分)(2013•岳阳)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中,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
A. 这列火车的机车 B. 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C. 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 D. 关着的车门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相对于哪一个物体在运动,就要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哪个物体位置发生变化.
解答: 解:
A、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这列火车的机车,位置是固定的,即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
B、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位置是固定的,即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
C、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位置是变化的,即处于运动状态.符合题意;
D、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关着的车门,位置是固定的,即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选择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运动状态也不一样.
5.(3分)(2013•岳阳)有一体积为30cm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237g则( )
A. 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右盘
B. 此固体的密度为7.9g/cm3
C. 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减小
D. 只改变此固体形状,它的质量减少
考点: 密度的计算;天平的使用;密度及其特性.
专题: 应用题;质量及其测量;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 (1)用天平测质量时,应做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
(2)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此固体的密度;
(3)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4)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
解答: 解:A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的左盘,故A不正确;
B、此固体的密度ρ===7.9g/cm3,故B正确;
C、物质的密度与物体质量的多少无关,故C不正确;
D、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天平的正确实验和密度公式的应用以及对质量、密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是一道基础题目.
6.(3分)(2013•岳阳)用铝壶在天然气灶上烧水的过程中( )
A. 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
B. 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C. 铝的比热容比水小,铝的吸热能力比水强
D. 天然气燃烧越充分,热值越大
考点: 分子的运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燃料的热值.
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 A、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B、做功u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C、物质的比热容越大,物质的吸热能力越强;
D、1kg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出的热量是燃料的燃烧值.
解答: 解:A、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故A正确;
B、烧水的过程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故B错误;
C、铝的比热容比水小,铝的吸热能力比水弱,故C错误;
D、燃烧值由燃料本身决定,与是否充分燃烧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是一道基础题,但难度不大,平时要注意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
7.(3分)(2013•岳阳)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 靠近高压带电体
B. 家用电器起火时,先灭火,后切断电源
C. 家庭电路中,控制灯泡的开关装在零线上
D. 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使用三脚插头
考点: 安全用电原则.
专题: 应用题;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 (1)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2)用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采取适当的灭火措施.
(3)控制电灯的开关应安装在火线与灯之间.
(4)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必须接地.
解答: 解:
A、对于高压带电体,我们不仅不能接触,也不能靠近,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家用电器起火时,先切断电源,后灭火,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控制电灯的开关接在了零线上时,更换灯泡时易发生触电事故,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使用三孔插痤,让金属外壳接地可以防止漏电后,导致金属外壳带电而发生触电事故,故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安全用电的原则.遇到有人发生触电事故,千万不要直接用手去拉触电人,要首先切断电源,然后进行抢救.
8.(3分)(2013•岳阳)与所示实物图相对应的电路图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考点: 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专题: 电流和电路.
分析: 根据电流流向法先判断出两个灯泡的连接方式,再看开关的位置后,即可得出哪个图是正确的.
解答: 解: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经过两个灯泡、开关回到负极;故A电路图与实物连接对应.
故选A.
点评: 会判断出串并联电路,会根据实物图判断正确的电路图,注意电流从正极流出,最后回到负极.
9.(3分)(2013•岳阳)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漫反射不遵从光的反射定律
B. 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之外
C. 近视眼镜是凸透镜
D. 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考点: 漫反射;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①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②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③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而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答: 解:A、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错误;
B、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被照的物体和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在胶片上能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
C、近视眼镜是凹透镜,故C错误;
D、当U<f时,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此题涉及到光的漫反射、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等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10.(3分)(2013•岳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煤、石油、太阳能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 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
C. 卫星与地面站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D. 手机周围没有磁场,不会带来电磁污染
考点: 能源的分类;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电磁波的传播.
专题: 磁现象、电生磁;信息的传递;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 A、能够源源不断地从自然界获得或能重复利用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不能源源不断从自然界获得或不能重复利用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
B、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C、卫星与地面间的通信利用的是电磁波.
D、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手机可以产生电磁场,会产生电磁污染.
解答: 解:A、煤、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
B、永动机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或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故B错误;
C、卫星与地面站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故C错误;
D、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手机可以产生电磁场,会产生电磁污染,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卫星利用电磁波与地面间传递信息.
11.(3分)(2013•岳阳)如图,在“推断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的实验中( )
A. 小车在斜面上所受的重力的方向与斜面垂直
B. 下滑过程中,小车的重力势能增加
C. 小车滑到水平面上,由于惯性,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
D. 在同样条件下,水平面对小车的阻力越大,小车前进得越远
考点: 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惯性;力与运动的关系;重力的方向.
专题: 运动和力;重力、弹力、摩擦力;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 (1)重力方向永远竖直向下;
(2)重力势能跟物体的质量、高度有关;
(3)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4)在同样条件下,水平面对小车的阻力越大,小车前进得越近.
解答: 解:A、小车在斜面上所受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故A错误;
B、下滑过程中,小车的质量不变,高度减小,所以重力势能减小,故B错误;
C、小车滑到水平面上,由于惯性,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前进一段距离,正确;
D、在同样条件下,水平面对小车的阻力越大,小车前进得越近,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重力的方向、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惯性、力的作用效果等,中考常见题型,基础性题目.
12.(3分)(2013•岳阳)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过程中( )
A. 滑动电阻器阻值变大 B. 灯泡亮度变大
C. 电流表示数变小 D. 电压表示数变小
考点: 电路的动态分析;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欧姆定律的应用;电阻的串联;电功率的计算.
专题: 应用题;电路和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
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滑片的移动确定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P=UI求出灯泡实际功率的变化,根据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判断灯泡亮暗的变化.
解答: 解: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过程中,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故A不正确;
∵I=,
∴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故C不正确;
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D不正确;
∵P=UI,且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
∴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大,灯泡亮度变大,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知道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和分析好滑片移动时对电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