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今徐州)、邳(今江苏省邳州)二州,因家于徐。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
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俾常侍左右,民间事时有所咨访。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二十三年,奉使江南,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彻里曰:“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还朝以闻,帝嘉纳焉。
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廷臣顾忌,皆莫敢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彻里辩愈力,且曰:“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诸枉系者始得释。复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党江浙省臣乌马儿、蔑列、忻都、王济,湖广省臣要束木等,皆弃市,天下大快之。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他栅②闻之,悉款附。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人,汀、漳平。
九年,以疾毙,年四十七。毙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人服其廉。
(选自《元史·彻里》,有删改)
【注】①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②他栅:其他营寨。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 给:供给,施与
B.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 劳:烦劳
C.民不胜其苦 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D.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 籍:登记,没收
答案:B (慰劳)。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 B.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
樊哙侧其盾以撞 不出,火且尽
C.得珍宝如内藏之半 D.其返汝耕桑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答案:C(A、第一个“以”,来,表目的;第二个“以”,连词,表承接。B、第一个“且”,况且,表递进。第二个“且”,将要。C、两者都是结构助词,“的”。D、两个都是语气词,但第一个表委婉语气,第二个表反诘语气。)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彻里“爱护百姓”和“廉洁无私”的一组是
A.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
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
B.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
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
C.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
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D.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
薨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
答案:D(排除法,“廉洁无私”只能是D项)
第Ⅱ卷(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学田用来供给祭祀典礼、培养人才,怎么可以卖呢?(关键词:所以、安、鬻)
(2)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皇帝认为他诋毁大臣,失去人臣礼仪,命令侍卫掌嘴。(关键词:毁诋、左右、批其颊。)
(3)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我的意思是你们难道是真正谋反的人吗,只是因为贪官污吏暴政而导致的。(关键词:岂、良、所致。)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
答:“杨柳”“飞絮” 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2分)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2分)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2分)不同点:李词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2分)
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寡助之至,__________;多助之至,___________。(《孟子》)
(2)高渐离击筑,__________,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3)__________,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4)我闻琵琶已叹息,_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5)斜阳草树,寻常巷陌,__________。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答案:(1)亲戚畔之;天下顺之。
(2)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3)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
(4)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
(5)人道寄奴曾住 气吞万里如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