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 | 韩语 | 法语 | 西班牙语 | 可可地盘 | 手机版 | 可可培训
每日英语 | 练功房 | 网络学院 | 论坛 | 导航
  · 口语测试:"摇钱树"怎么说?
·您现在的位置: 可可英语 >> 可可视野 >> 文化影音 >> 正文
关于人性与战争:《辛德勒名单》
Update:2009-8-16 18:24:44  Source:可可英语  Editor:sunny   测测英语水平如何 | 挑生词: 
第 1 页:影片欣赏
第 2 页:精彩影评

斯皮尔伯格的神话--(引自豆瓣)

关键词: 《辛德勒的名单》 辛德勒 斯太尔恩 神话英雄 摩西 真正的英雄
  
引言:

人们无论对斯皮尔伯格的电影有多大争议,他的票房都是一流,无可非议的。在他酝酿了三十多年之后,《辛德勒的名单》终于问世。他的诞生标志着斯皮尔伯格不会拍摄有艺术价值的影片的结束。在《辛德勒的名单》中,斯皮尔伯格又创造了一个英雄神话,然而谁才是真正的英雄,辛德勒还是斯太尔恩?谁才是带领犹太人逃出埃及的摩西?
  
  
一 成功与失败的交错
  
  
斯皮尔伯格,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名字。他的名声响彻全球,而骂名也从未停止过。获得奥斯卡奖一直是他的宿愿,在一番艰难的奋斗后,他终于凭借《辛德勒的名单》在1993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这名被称为“神童”的犹太后裔――斯皮尔伯格,于1947年出生在美国西部的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孩童时期的他,就开始迷恋于流动的摄影艺术。在他十二岁的时候,就自编自导自拍了一部8毫米摄影短片,拍摄的是一次穿越森林的旅行。整部电影的内容就是,他沿着一条700英尺长的路,从头到尾拍摄了14分钟。其中的演员均来自他的邻居。一年之后,他又拍摄了一部较为成熟的战争片《无处逃身》,并获得一次电影比赛的竞赛奖。在此后几年,他又拍摄了多部短片,并获得环球公司MAC总公司的老板赏识,为他出资拍摄短片《艾姆布林斯》,也是因为这部电影,他在1969年的亚特兰大电影节上被众人关注,成功与环球公司签约。1973年,斯皮尔伯格编导了他第一部电影故事片《糖地快车》,使他挺进好莱坞抢手导演之列。
  
然而从《大白鲨》开始,关于他影片粗俗、血腥、没有任何艺术价值的指责从来没有停止过,他的商业片票房越好,指责的声音也就越大。实际上在斯皮尔伯格早期的商业片中,始终贯穿着对人性的表达。《ET》是来自童年的伤痛和幻想;《夺宝骑兵》充满了一个少年对于冒险生活的渴望;《大白鲨》是关于一个成年男性对于社会责任的态度;而《侏罗纪公园》则是人类对自身行为的反思。面对诸多压力和舆论,斯皮尔伯格一直在酝酿着拍摄一部艺术片,于是他于1985年开始筹划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电影。
  
《紫色》根据爱丽思•沃克获得普利策奖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讲述的是乔治亚州的黑人姐妹西丽和耐蒂从小就被分开,多年后终于团聚的故事。《紫色》中的斯皮尔伯格一反常态,他摒弃了自己原有的拍摄手法,在影片中大量使用心理描写,大量出现意识流式的生活展现。在整部影片中,斯皮尔伯格融入了大量个人感情,身为犹太人的他在谈论《紫色》时说,因为我是犹太人,所以我说我有资格拍这部片子。作为一个孩子即使我可能像所有孩子都会做的那样夸大了这种痛苦,但同黑人所遭受的种族歧视一样,我始终是一个从童年时就强烈的感受了反犹太主义的歧视的人。也正是因为这种痛苦的切身体会的夸大,使斯皮尔伯格在《紫色》中融入了太多自己的主观感受,使对黑人的同情笼罩上了煽情色彩,失去了起码的客观冷静。尽管斯皮尔伯格凭借《紫色》荣获了奥斯卡的十一项提名,但最终还是空手而归,我们可以同情斯皮尔伯格,但对此结果决不会像他一样感到愤慨和惊讶。
  
  
二 斯皮尔伯格公式
  
  
在斯皮尔伯格三十多年的导演生涯中,他一直勇往直前,力求做到最好。投拍一部能够名传青史的电影一直使他耿耿于怀的梦想。直到1993年,这个愿望,在他在事业生活中付出极大艰辛后终于实现。
  
斯皮尔伯格开始把拍摄场景、人物转向真实的世界。1933年影片在奥斯维新集中营旁边的一块地区开始拍摄。其实,早在1982年,斯皮尔伯格就买下了犹太作家托马斯•基尼丽的小说《辛德勒方舟》,他的导师也建议他拍摄这部电影,但是斯皮尔伯格一直按兵不动,为了这部电影,他整整酝酿了十年,现在终于时机成熟了。
  
在他原来的作品中,充斥着太多的科幻和童话。他的所有成名作中,无一例外的包含着幻想,惊悚,高科技的影像手段。《辛德勒的名单》让他回到了现实,但是他仍然没有逃脱出自己固有的制作模式,只是主体的呈现者变得更加真实了。在《辛德勒的名单》中,仍然能看见那种商业片中的正义与邪恶的对立;能感受到一个神话般的故事,和神话般的主人公。斯皮尔伯格在辛德勒刚刚出场时就有意增强他的神秘感:一个衣冠楚楚的男人摆弄整理自己的衣服,佩戴显示身份地位的男性饰物,最后带上了纳粹党的胸针。在接下来的舞会上,这个神秘男人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色彩,众多军官的猜疑,使观众也在犹豫怀疑着。辛德勒是美国电影中经常可以见到的人物:他英俊潇洒,气宇不凡,有魄力也有手段,通常都是白手起家,最后成就一番事业。他不是性格上的完人,但是他的不完整更能打动人,最后他性格上的弱点总是要发生转变,帮他完成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所以辛德勒带着一种神话色彩,他解救犹太人的时候也带着上帝般的感觉:他自费买军火代替自己工厂中生产出的不合格产品,让一千多名犹太人保住了性命,还抵制了战争的进行;他告诉高夫人有不杀的权利,使用该权的人就像皇帝。第二天,当高夫又想要嗜血的时候,他想起来这句话。他就像在做游戏般,赦免了把马鞍放在地上的男孩和一个在工作期间吸烟的犹太女人,以及一直刷不干净浴缸的男孩。
  
在《辛德勒的名单》的反面人物设置上,斯皮尔伯格选择了残酷,冷血,暴力,血腥的德国军官高夫。但他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简单的杀人魔王,似乎在他的身上还能看见一些人性的体现,然而一切都是那么的无力。他可以一觉醒来站在阳台上把射杀劳动中的犹太人当作游戏;他也可以礼貌的对犹太女仆海伦说谢谢;更可以为亲吻犹太女孩而入狱的辛德勒说情。高夫的不简单,体现在他惨绝人寰中的一丝柔情,贪婪嗜血中的一滴眼泪。高夫与辛德勒对比,他的残忍流于华表,但辛德勒也并不是道德上的完人。他来到克拉扩只不过是为了发战争财,他利用犹太人的金钱,智慧,保住了他们的性命,也让自己发了一笔横财。辛德勒的转变可能来源于他的犹太助手斯太尔恩的坚持不懈,也可能来源于那个独臂老人的一次感激,但最有力的来源不宜于他和妻子在山顶看见的那次大屠杀。
  
但不论是辛德勒还是高夫,斯皮尔伯格都没有告诉我们更深刻的意义。高夫的惨无人道是来源于社会还是人性的阴暗面,斯皮尔伯格并没有做出解释。他只是把这样的一个人生动鲜活的展现在了我们面前,而其余一切都在未知之中。我们并不知道这是因为斯皮尔伯格有意的回避,还是没有思考。在无限感慨中总有一丝遗憾。
  
在斯皮尔伯格的影片中,神话般的场面和人物并不是他要表现得核心,他要表现的是凌驾于之上的宗教情怀。在影片开头在一个普通的犹太人家庭中,昏黄的屋内,一家人围坐桌边做着祷告。桌上的烛光随着长者沙哑吟唱的犹太教颂歌,闪闪烁烁扑朔迷离。在影片中部,辛德勒在紧张时刻仍允许犹太人做犹太教祷告。斯皮尔伯格在影片中潜移默化的传送着他本民族的宗教与历史。影片中犹太人迁徙的镜头无疑就是个隐喻。在影片最后,一群被解放的犹太人从地平线上走来,他们身上背负着太多的历史与苦难,在他们心中将永远记住辛德勒这个名字,但是他们真正的救星则是走在其中的斯太尔恩。他才是带领犹太人走出埃及的摩西。
  
  
三 流动的照片
  
  
1天堂与地狱之间
  
  
斯皮尔伯格在这部长达198分钟的影片中,展现了一种仿佛纪录片式的方法,使用黑白胶片描绘着一幅幅表现犹太人悲惨命运的图景。斯皮尔伯格认为这些黑白的画面就像真相的血浆一样触目惊心。在《辛德勒的名单》中,导演不再玩弄他惯有的视觉大餐,而是以一种旁观者的眼光,客观冷静的记录着一切。在这种类似于新闻拍摄技巧,为影片带来一种具有高度逼真和纪实感的风格。
  
影片中多次出现两个场景间的不停交替:辛德勒的汽车开到了犹太人撤离区的楼下,镜头转到街道上,一家犹太人被德国人砍打;辛德勒环视犹太人奢华的房间,镜头转换到这家的犹太主人走进肮脏狭小的犹太区楼房;辛德勒躺在舒适宽大的床上,而镜头在此时移到聚集区的拥挤杂乱的楼道;辛德勒夸赞刚刚得到的这间原犹太人的房间很不错,我们就听见被集中处理的那家犹太女主人说,不算最遭,但紧接着男主人就怒吼道,怎么会呢,我问问你怎么会更糟。这种镜头的切换,展现给我们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斯皮尔伯格用这种方法表现出犹太人与其它人的不同,也在用这种方式否定着辛德勒,和向他一样的德国人。
  
辛德勒是为了开工厂才意外的保住了一批犹太人的性命,但是如果没有助手斯太尔恩的帮助,辛德勒并不能完成这一切。在斯太尔恩去广场上选犹太工人的时候,影片又在一次一次的镜头切换中前进。一名历史老师被登记官推开,不给予他蓝卡,场景一下转到辛德勒的办公室中,有人在帮他做着假文凭证;当老教师刚要踏上开往奥斯威辛的卡车时,斯太尔恩一下拉住了他,让他用假文凭去登记。这时镜头变换到工厂中,有人在教做汤锅,这名老教师目不转睛的看着;在广场上,斯太尔恩又救出十名妇女。工厂中,还是一片忙碌的景象。镜头在广场和工厂间不停的转换,显示出救出这些犹太人时的紧张,也让人们知道,在辛德勒还在热衷于发财的时候,最初冒险救助犹太人的是暗不做声的斯太尔恩。这种做法,也为辛德勒最后的转变,提供了基础。
  
  
2神秘的黄金分割线
  
  
斯皮尔伯格的镜头运用在过去的诸多电影中都是娴熟精炼的,在《辛德勒的名单》中也不例外。在影片前部,辛德勒对斯太尔恩占有统治地位。在两人初识时,辛德勒就是带着必胜的信心来见这位聪明的犹太人的。在场景的安排上,斯皮尔伯格尽量拉大两人的距离感。辛德勒和斯太尔恩分别处于办公桌的两边,两人都在镜头的边缘,但是辛德勒像一堵墙似的挡在镜头前面,把对面的斯太尔恩挤到了一边,明白无疑的显示出他的主导地位。这种看似不和谐的镜头应运,恰恰带给我们一种强大的紧张感和距离感,起到先发制人的效果。在影片中这种类似的手段被多次使用。
  
斯太尔恩因忘带身份证被德军抓上了开往奥斯威辛的火车,辛德勒赶到火车站营救。摄影机特意放置在下方,采取仰拍的方式,使辛德勒的形象异常高大,并处于画前方。本来身材就矮小的斯太尔恩被排挤到镜头的后防边缘地区,显示出他此时的感激、紧张和劣势。
  
随着剧情的发展,辛德勒和斯太尔恩的关系逐渐缓和,变成了相濡以沫的朋友。这种偏向辛德勒的镜头也慢慢的变少了。在斯皮尔伯格的摄影机中,潜在着一条神奇的黄金分割线,他用这条线划分着四方镜头,展现着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变化无常的内心世界。
  
  
3 斯太尔恩的正面
  
  
在《辛德勒的名单》中,斯太尔恩作为二号人物,他的正面镜头少之又少。不光因为他是二号人物,也是为了制造辛德勒式神话。
  
辛德勒和斯太尔恩的关系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起初两人的相识,辛德勒明显地对他持有控制权。他深知在这特定时期的犹太人,物质对他们来说是多么宝贵。因此他在这次会面谈判中,流露出了十足的霸气和必胜法的信心。在镜头应用上,辛德勒也一直占据镜头的二分之一强势,并与斯太尔恩有不可逾越的距离感。在辛德勒把斯太尔恩从开往奥斯威辛的火车上救下来的时候,斯皮尔伯格更是在拍摄手法上大做文章。他采用仰拍,让辛德勒变得异常高大,而跟在其后的斯太尔恩则显得小得出奇,并且下半身时不时地被挤出镜头。辛德勒在地位上要高出他许多,救出斯太尔恩后成了他的救命恩人,由于这份情怀,斯太尔恩表现得更加低三下四像个刚捡回性命的可怜虫,而辛德勒则把自己当成了救苦救难的上帝。
  
在斯太尔恩悄不作声的安排下,辛德勒很快成了犹太人的保护人,他的工厂被人们看成是“救难所”、“难民营”。那位特意借衣服浓妆艳抹前来请求辛德勒救助父母的女人可谓是煞费苦心。但身为德国纳粹的辛德勒怎么也不可能接受这个事实。他发疯般的向斯太尔恩怒吼,但此时此刻的斯太尔恩表现得出奇的平静。他不再卑躬屈膝,也不再阿谀奉承,他只是默默地在打字机前工作。这个侧面的镜头,显示出斯太尔恩的不懈与回避。在这个问题上,他不但有了自己的想法,并且有了表达的欲望。当辛德勒把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的行为推卸给社会和战争的责任时,斯太尔恩终于正面驳回了他,向他例举了高夫枪杀二十五名犹太人的事实。这是斯太尔恩少有的一次正面特写!他的坚韧、不悔、勇敢展现在他那张不动声色的面孔上,最终使辛德勒拿出了写着两位老人姓名的纸条交给了斯太尔恩。斯皮尔伯格在这里运用了侧拍,让我们感受到辛德勒在这次谈判中的劣势,也让我们感受到他在这次争吵中的温情。
  
辛德勒对斯太尔恩态度转变,斯皮尔伯格用了很多细节加以说明,最为露骨直白的无疑是辛德勒把生意都托付给斯太尔恩的那场。那句发自肺腑的“我的生意全靠你。”,标志着辛德勒开始信任斯太尔恩,并把他当作知心朋友。这时,斯太尔恩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摄影机及时地给了他一个特写。这串眼泪不但是感激的泪,兴奋的泪,更是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认可尊敬的泪。斯太尔恩的这串眼泪是血腥历史的洗涤剂。虽然此时两人还是坐在办公桌的两侧,但桌上搭起的那架桥——举起酒杯的手臂,使他们的距离拉近了,也标志着他们将成为并肩作战的伙伴。
  
  
四 不能忘却的瞬间
  
  
《辛德勒的名单》虽然与斯皮尔伯格原来的作品很不一样,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出色的镜头语言和拍摄技巧。影片一直是黑白胶片拍摄,这原本已经烂俗的温情,被黑白画面中一个红衣小女孩提升到崭新的高度。斯皮尔伯格用一种旁观者的眼光,跟拍穿梭在人流中的小女孩,大多时候都是远景拍摄,使小女孩看上去只像个小红点。在这种虚幻空旷的镜头中,我们似乎已经看清了女孩的命运,也一定像此一样,在一片憧憬之后画上句号。
  
影片中另一个让人不能忘怀的场面是:被错误送往奥斯威辛的妇女,赤身裸体的被赶进一间浴室。灯突然灭了,妇女们惊恐的尖叫着,盯着头顶上的莲蓬头等待着毒气结束他们的生命。但在一段紧张之后,清水取代了毒气倾泻而下。妇女们捧喝着清水,哭中带笑。斯皮尔伯格把历史上的毒气事件,真实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个惊心动魄的历史瞬间,在他的纪实性的画面,真切的声音,生动富有魅力的人物,高尚的人性精神和高超的摄影技巧上建立起来,并且深入人心。
  
在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中,小孩往往成为主角:在高夫排查偷鸡贼时,犹太人整齐的排成行等候着命运的安排。为了揪出偷鸡贼,高夫随便枪杀了一个人,威胁大家把偷窃者供出来。当一个无辜者轰然倒地的时候,大家开始颤抖,周围的空气也几乎凝结了,似乎只有颤抖才能搅起一丝活力。面对高夫的叫喊,人们恐惧的毫无反应。这时有一个小男孩哭泣着从队伍中站出来,说刚刚被枪杀的那个人就是偷鸡贼。在成年人面前,危险已经转化成恐惧和认命,而在孩子眼中,生更可贵,因为生对于他们来说,是那么短暂和神秘。在渴望之中,灵光闪现的智慧其实来源于最深邃的地方。
  
德军的残暴是惨无人道的,人在那一刻变得疯狂: 刚刚还在感谢辛德勒使自己得到工作保住性命的独臂老人。转眼间就被德军枪杀在雪地中,他悄无声息的倒地,血缓缓地从身下流出,浸透了洁白的雪地。那块血污慢慢地扩大扩大,一直延伸到那只空空的袖管。人类再怎么进化文明也摆脱不了骨髓中的兽性。社会动荡的时刻,也是最考验人性的时刻。为什么在这种关键时刻,人类往往呈现出惨无人道的血腥,像德国人对待犹太人,像日本人对待中国人,像新奥尔良大海啸时美国人对待自己。这种残酷的做法远比兽类间的竞争可怕的多,因为他们中很少有谁能自相残杀,只有人类。在《辛德勒的名单》中独臂老人的死,被处理的非常冷静。斯皮尔伯格始终用第三者的眼光审视着一切,也有人称之为“冷静暴力”○1 在大量中、远景镜头中,斯皮尔伯格并没有掺进任何自己的感情,直到血渐渐浸到那只空荡荡的袖管时,我们和斯皮尔伯格一起被深深地触动了。
  
当把杀人当成一种游戏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不单单是恐惧:高夫站在阳台上随意枪杀劳动中的犹太人,他的那种悠闲与冷静,好像刚刚打死的不过是野兽。高夫不听门铰匠的解释,就不分青红皂白的要以偷懒的罪名置他于死地。高夫站在他背后扣动了扳机,但子弹并没有脱膛而出,那名等死的人还老老实实的跪在地上。高夫又疯狂的连射多枪但都没有如愿,只好愤愤离去。捡回性命的犹太人直到高夫走远都不敢站起来,干干脆脆的死对于人来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亡来临前的黑暗。黎明前的黑暗虽充满希望但也布满危机,有多少人没有等到阳光普照,又有多少人等来的是绵绵阴雨。高夫在辛德勒的感召下使用了“人不杀”的权利,他放过了把马鞍放在地上的孩子;在工作中吸烟的犹太妇女;总是洗不干净浴缸的小男孩。他在镜前反复玩味做着赦免的动作,在此刻,他仿佛感觉自己已经成了上帝。在斯皮尔伯格的影片中,人类总会面对强大的力量,在《大白鲨》中是血盆大口的食人鲨;是《侏罗纪公园》中死而复活的恐龙。如果说鲨鱼和恐龙是危险恐惧的,那么德国纳粹不也就像这些野兽一样吗?

斯皮尔伯格总能让我们在哀痛后挽留住一丝柔情:在对犹太人进行全面封锁之际,辛德勒不但救下了一千多名犹太人,还使他们拥有宗教礼拜的权利。在长达几分钟的礼拜过程中,镜头从远景逐渐拉近,最后集中在闪烁的蜡烛上,在蜡烛的特写镜头中年,我们可以看见,那缕黄蓝色的小火焰在跳跃,挣脱,与周围的一片灰色形成力了鲜明的对比。
  
  
五 真正的摩西
  
  
根据种种迹象表明,《辛德勒的名单》是一部成功的类型片。他制造集体神化,塑造当代英雄;关注和触及种种社会大众心理的情结。这种大众情结就是人类那些难以逾越的矛盾情感,带着永恒意义的迷思。○2斯皮尔伯格通过非真实、梦幻,强化的手法,在自己的类型片中创造了很多当代英雄。有敢于面对自私社会和迂腐政府,排除隐患的警察(《大白鲨》);有不顾自己身安慰,勇往直前的小士兵(《拯救大兵瑞恩》);有为了童年梦想不惜一切的孩子(《ET》)。在《辛德勒的名单》中,辛德勒无疑也是一个神话英雄。
  
斯皮尔伯格用非写实主义手法,刻画出了辛德勒,这位犹太人的上帝。非写实主义手法包括程式化的叙事法;定型化的人物设置和表演;唯美的,变形强化的类型环境,追求吸引力的视听语言。○3在《辛德勒的名单》中,我们均可以看见这些手法的运用。对辛德勒多次的仰拍,准确地刻画出他的精神状态:高傲、霸气、胸有成竹;在辛德勒与斯太尔恩的不平衡的画面构成上,可以看出辛德勒对斯太尔恩的领导地位,和两人关系的微妙变化;光线设计也揭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在影片前期辛德勒多用顺光,为了表现他的平淡、冷漠、麻木等情绪。
  
现存社会的英雄,人们所崇拜的价值观。○4现在的电影“神话”,是指它塑造当代社会的英雄形象,触及那些现代社会中世界各地的民族、种族、不同阶层的人们之间的矛盾心理和抵触的情绪冲突。○5《辛德勒的名单》中的辛德勒虽然身为德国人,但却救出一千多名犹太人。他的这种行为是值得敬畏的,但反思一下,如果其中没有斯太尔恩的帮助,辛德勒会成就这一切吗?
  
辛德勒与斯太尔恩会面,是因为他要与其商谈利用犹太人的资金和劳动力开办属于辛德勒个人经营的德国企业。此时的他只不过是个想发战争财的德国商人。他利用犹太人的智慧,金钱和动乱的时局,完善了自己。而刚成为辛德勒合作伙伴的斯太尔恩就已经开始救助同胞。影片中的斯太尔恩少言寡语,对他所做的救助行为也没有大加表现与宣扬。也正是这种含蓄,让我们感受到犹太人的伟大和顽强。斯皮尔伯格镜头中的辛德勒更像救苦救难的上帝。当他与斯太尔恩共同制作完名单后,斯太尔恩发自肺腑的说出:“这份名单太好了。这名单就是生命,以外的世界就是深渊。”这时的辛德勒头部与上方的一盏电灯重叠,看上去就像是上帝头上的光环。这样便让辛德勒笼罩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也使他的救助行为显出了一丝神秘和不真实。在战争结束后,辛德勒站在工厂的高台上,对工人讲话的时候,仍然有一盏电灯在他的头顶常明,他的架势就像上帝发布福音书。辛德勒虽然失去了金钱,但在精神上是无比满足的,他享受语这种居高临下和拯救后的快感。但当斯太尔恩把用金牙做成的戒指送到他面前时,他的精神终于完全崩溃了。他看着戒指上刻着: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全世界。知道自己因良心发现救人与这种崇高境界之间的天壤之别。此刻的辛德勒心中仅存的那点自豪和骄傲被深深地愧疚和自责所代替,他扑倒在斯太尔恩的身边,喃喃的责怪自己没能再多救出几个人。
  
如果历史上没有辛德勒,只有斯太尔恩,一定会有一部分犹太人因为他的存在活下来。如果历史上没有斯太尔恩,只有辛德勒,我们还能这么肯定吗?辛德勒的行为是出于良心发现和一丝人性的不曾泯灭,斯太尔恩的行为出自于他内心深处的教益和本能,同样的援救,意义却有所差别,但是出于辛德勒身份的特殊性,我们仍不能否定他的功绩。成千的犹太人肩并肩从地平线走来,他们不单单应感激辛德勒,还应感谢高夫所提到的带着犹太人走出埃及的摩西——真正的救星——斯太尔恩。
  
  
  附注:
  ○1 参见《当代欧美名片赏析》,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 参见 郝建《影视类型学》,60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3 参见 郝建《影视类型学》,6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4 参见(英)《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词典》,168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
  ○5 参见 郝建《影视类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上一页  [1] [2] 

 

看了本文的读者还看了
网友评论


最新可可视野
阅读练习
最新阅读讨论贴
最新英文原著下载
可可官方YY群:3265973,每周定期上课,欢迎大家加入 [注:非QQ群,请先下载安装YY工具 了解课程]
Copyright © 2005-2011 m.moreplr.com online services. All rights reserved.Security support by Safe.sh
沪ICP备05032650号
服务器安全 IT外包 服务器租用 dedicated 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