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sive and Active Receiving
Receiving有Passive和Active之分。Passive Receiving表现为孤立地听入单词和句子,很多学生的听入都为passive receiving,他们的注意力过分集中在听入信息的语言形式上,往往造成无形中放大了生词,一段录音中往往总是有一些词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许多考生就卡住了,没有跳过去听完全文,而是继续停留在这个词上思索良久,等回过深来,发现遗漏了很多内容。
Active Receiving表现为听入时十分注意信息的整体意义,这是学生应当采取的听入方法。学生在听英语时,要对言者的话语作整体理解,而不强调对某个词的深入了解。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要去听懂单词,而是万一个别单词听不懂,不要老想着这个单词,造成生词放大;另一方面,这样做也避免接收到的都是一个个孤立的单词,应该听入的是原语的陈述思路和语意群。口译是两种语言中意义的切换,而不是词和词的对应转换。
口译技能教学中都有听入技巧的训练,学生一开始难免陷入听单词的模式,教师应该及早提出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听意义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口译的听入与笔试听力中的spot dictation的听入方式不同,帮助学生脱离原语的外壳,站在更高的位置综合地听入信息。
I Know the Word in Reading, But Not in Listening
至于口译词汇,新东方学员中的一种普遍情况是:经过各类书面考试,阅读词汇有了一定的积累,也明白这些词汇的基本意思,但由于很少使用,对脑中的词汇根本不知道怎样熟练运用。听入时需要经过几秒的思索方能反应过来,或者等老师点拨之后,如梦初醒般地把储存在脑中的一串串词激活起来,若有所悟地连连点头。
造成这种情况一方面的原因是长时期不使用获知词汇,以致于过去辛辛苦苦背下的词又生疏起来;而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原因是学生对于这些词汇的记忆是基于“视觉”的,而不能对其读音产生“听入”的条件反射。
根据认知理论的信息处理原理,当前输入的原语信息要与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信息相整合,才能得到理解。如果缺乏相关信息,或者未能激活记忆中的有关信息,就很难实现对原语的理解,更不用说用目标语进行再创造了。
造成这个现象的一大原因与阅读是学生获得词汇的主要来源有很大关系。阅读基本上是以图像来刺激视觉器官,如果学生不曾朗读过这个词,那么在他的认知结构中就不会存有该词的声音资料,也就不可能迅速准确地把听入中所感知到的内容与认知结构中该词的文字符号和意义产生联系,造成了学生对听觉、即声音刺激的不敏感。通常学生听到不敏感的词,是先将声音信息辨别后,在脑中根据音节进行拼写,转换成图像,而后才辨认出,再在脑中检索出意思,这样就绕了一大圈。
因此,教师在平时给学生的训练中要特别加强他们对词汇声音的刺激,每当发现学生有听不出的词,但看了黑板上的拼写后能认出时,要让他们知道这些是他们的听觉不敏感词。学生需要明确词汇记忆必须重视其完整性,认知结构中的信息储备必须音、形、义兼备,才能逐步缩短从视觉转化为听觉的过程,直到完全抛弃这一转换过程,做到能够直接从读音取得词汇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