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题3分)
1.(3分)(2013•达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超声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B. 调整二胡两根弦的松紧是为了改变发声的响度
C. 声波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D. 人们能听见芦山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
考点: 声与信息;声与能量.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弦乐器的音调与,琴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3)声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4)超声波和超声波的振动频率都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
解答: 解:A、超声波不能够在真空中传播.此选项不正确;
B、调整二胡两根弦的松紧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此选项不正确;
C、声波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此选项正确;
D、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人们听不到.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C.
点评: 此题考查了有关声现象的一些知识,难度不大.
2.(3分)(2013•达州)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立竿见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 “潭清疑水浅”与“池水映明月”的形成原因是一样的
C. 初三学生李凡照毕业照时成的像与平时照镜子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D. 雨过天晴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考点: 光的色散.
专题: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的现象是光的反射,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复色光发生折射时,会出现色散现象,如:海市蜃楼、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雨后天空中的彩虹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 解:A、立竿见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选项说法错误;
B、“潭清疑水浅”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光的折射,“池水映明月”的形成原因是光的反射,故二者的形成原因不同;B选项说法错误;
C、初三学生李凡照毕业照时成的像利用了凸透镜成像中的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平时照镜子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C错误;
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
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与掌握,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3分)(2013•达州)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闭合后,灯L1和L2都正常发光,一段时间后,一盏灯突然熄灭,而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都不变,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
A. 灯L1短路 B. 灯L2短路 C. 灯L1开路 D. 灯L2开路
考点: 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专题: 欧姆定律.
分析: 分析电路知,两只灯泡并联,电流表测量L2支路电流,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
并联电路的特点是:各用电器工作状态互不影响.根据电流表、电压表在电路中特征来判断.
解答: 解:A、L1短路,则电流表直接与电源两极相连,会损坏.不合题意.
B、L2短路,则电压表也会被短路,无示数.不合题意.
C、L1断路,电流表无示数.不合题意.
D、L2断路,则电压表直接测电源电压,有示数.L1支路不受影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了用电流表、电压表来判断电路故障,对两表的用法和特征要会运用.使用完好的电流表检验电路故障时,将电流表与用电器串联,闭合开关,若电流表有示数,说明串联的用电器短路;若没有示数,说明串联的用电器断路.
4.(3分)(2013•达州)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有损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据世卫组织统计,每年因吸烟导致近600万人失去生命,造成他人吸二手烟是由于( )
A. 烟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B. 烟分子间有空隙
C. 烟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 烟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考点: 分子的运动.
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 解此题需掌握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扩散现象说明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 解:由于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公共场合吸烟的时候,烟气会扩散到空气中,被在场的其它人吸收.故造成他人吸二手烟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缘故.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即分子运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5.(3分)(2013•达州)中学生小华在一次跳绳的体能测试中,1min内跳了120次,每次跳离地面的高度约为5cm,则他跳绳时的功率最接近( )
A. 5W B. 50W C. 500W D. 5000W
考点: 功率的计算.
专题: 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中学生的体重在500N左右,已知体重和每次跳起的高度,可以得到跳起一次做的功;已知一次做的功和跳绳次数,可以得到此过程做的功;已知做功多少和所用时间,利用公式P=得到跳绳的功率.
解答: 解:
小华一次跳绳做的功为W0=Gh=500N×0.05m=25J,
小华1min跳绳做的功为W=120W0=120×25J=3000J,
小华跳绳的功率为P===50W.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功和功率的计算,对小华的体重做一个合理的赋值,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6.(3分)(2013•达州)长方体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上放一木块,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木箱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 木箱对木块的支持力和木块对木箱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 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和木块对木箱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考点: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1)二力平衡的条件是:①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②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④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是:①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②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④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和相互作用的条件进行判断.
解答: 解:A、木箱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平衡力.
B、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木箱对木块的支持力和木块对木箱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D、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和木块对木箱的压力,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故选B.
点评: 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的受力分析和对二力平衡条件、相互作用力的准确掌握和理解.
7.(3分)(2013•达州)有两个电路元件A和B,流过元件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甲)所示.把它们串联在电路中,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这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4A,则电源电压和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分别是( )
A. 4.5V 1.8W B. 2.5V 1.0W C. 4.5V 1.0 W D. 2.0V 0.8 W
考点: 电功率的计算;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专题: 应用题;电流和电路;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电路元件A和B串联时,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根据甲图得出它们两端的电压,利用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电源的电压,利用P=UI求出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解答: 解:电路元件A和B串联时,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由图甲可得: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4A时,UA=2V,UB=2.5V,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电源的电压U=UA+UB=2V+2.5V=4.5V,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P=UI=4.5V×0.4A=1.8W.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根据图象读出电流对应的电压.
8.(3分)(2013•达州)下列有关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给正在运动的物体再施加一个力,物体一定比原来运动得更快
B. 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会慢慢停下来
C. 推出去的铅球继续前进是因为受到了惯性的作用
D. 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降时机械能逐渐减小
考点: 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惯性;力与运动的关系.
专题: 运动和力;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 (1)主要是施加的力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的关系,如果施加的力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同,物体运动加快;如果施加的力和物体运动相反,物体运动减慢.
(2)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判断.
(3)惯性只有两个修饰词,是由于和具有.
(4)从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变化进行分析.
解答: 解:A、给正在运动的物体再施加一个力,物体可能比原来运动得更快,也可能比原来运动的慢.选项错误.
B、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将进行匀速直线运动.选项错误.
C、推出去的铅球继续前进是因为铅球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选项错误.
D、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降时,运动员的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没有发生弹性形变,不具有弹性势能;所以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变小.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是一种性质,惯性是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的,惯性大小只跟物体质量有关.
9.(3分)(2013•达州)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两表读数之比U甲:U乙为4:1;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为电流表时,两表的读数之比I甲:I乙为( )
A. 4:3 B. 3:2 C. 3:4 D. 3:1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电阻的串联.
专题: 计算题;压轴题;电路和欧姆定律;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
分析: (1)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电压表甲测量串联电阻的总电压,电压表乙测量R2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表示出两电压表的示数之比求出两电阻之比;
(2)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为电流表时,R1和R2并联,甲电流表测量R2的电流,乙电流表测量R1和R2总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通过两电阻的电流之比,再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两电流表的示数之比.
解答: 解: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R1和R2串联,如下图所示:
则U=U甲,U2=U乙,
由题知,U甲:U乙=4:1,即U:U2=4:1,
∵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且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
=
=
=,
解得:=;
(2)若甲、乙均为电流表时,断开开关S,R1和R2并联,如下图所示:
∵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
=
=,
∵并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
=
=.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即通过改变开关的连接方法和电表的更换改变了电路的连接方法,电路先串联后并联,通过电阻的不变量来沟通两个过程.
10.(3分)(2013•达州)如图所示是演示电磁学原理及其应用的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利用甲实验的原理可制成丙装置 B. 利用乙实验的原理可制成丁装置
C. 丙装置可将内能转化为电能 D. 丁装置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考点: 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
专题: 压轴题.
分析: 此题综合性较强,解题时首先要弄清每个图形所研究的是哪些实验或现象,然后再进行判断.
解答: 解:A、甲实验探究的是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原理,而不是电动机,故A错;
B、乙实验探究的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现象,是电动机原理,故B错;
C、丙是直流电动机的构造模型图,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错;
D、丁是发电机的模型,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械,它在工作时要消耗电能,因此解题时观察图形中有无电源是此题的解题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