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分)(2013•东营)“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下列有关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蝉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
B.蝉的发育过程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属于不完全变态
C.蝉一生蜕皮4~5 次,其实“皮”是蝉的外骨骼
D.盛夏,雄蝉在枝叶间高声鸣叫,是一种繁殖行为
考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昆虫蝉形态结构和发育方式.解答时可以从昆虫的特征以及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A、蝉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此项说法错误.
B、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蝉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此项说法正确.
C、蝉一生蜕皮4~5 次,其实“皮”是蝉的外骨骼,此项说法正确.
D、盛夏,雄蝉在枝叶间高声鸣叫,目的是为了求偶,属于一种繁殖行为,此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昆虫的发育特点.
14.(2分)(2013•东营)生活中难免遇到意外晴况,学好生物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科学地应对.以下处理措施,错误的是( )
A.骨折时要用夹板固定,夹板长度应长过骨折部位上下两端的关节
B.不慎烧伤需要进行皮肤移植时,用自身皮肤能有效避免排异反应
C.用指压止血法救治较大动脉出血的伤员时,应压迫伤口的远心端
D.发现有人煤气中毒,立即打开门窗,将其移到通风处,拨打“120”后进行人工呼吸
考点:急救的方法;出血的初步护理;煤气中毒及其预防;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兔疫.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急救的方法.涉及煤气中毒、人工呼吸、外伤出血和急救、骨折的处理、烧伤时皮肤移植等的知识,思考解答.
解答:解:A、骨折时要进行固定,一般用夹板固定,夹板长度应长过骨折部位上下两端的关节,以防错位.不符合题意.
B、不慎烧伤需要进行皮肤移植时,最好用自身的皮肤,这样不会发生排斥反应,移植的皮肤易于成活.不符合题意.
C、动脉是指把心脏的血液运往全身的血管,动脉出血时压力比较大,溅出或喷出,要在近心端止血.符合题意.
D、发现有人煤气中毒,立即打开门窗,将其移到通风处,拨打“120”,同时采取人工呼吸进行自救.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掌握常用的急救措施,即解决题目,最好又会在必要的时候能用于救助他人.
15.(2分)(2013•东营)如图曲线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N 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B.MP 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C.MN 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D.NP 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考点: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分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1)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要吸收二氧化碳使其浓度减少,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
(2)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
(3)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有关.如果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就会积累.
(4)由图可以知道:横轴代表光照强度,纵轴代表植物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其中M点吸收二氧化碳为0但能释放出二氧化碳说明M点植物进行呼吸作用,N点为零界点,从M到N都有光,只是光越来越强,到M点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放出的正好相等,也就是分解的物质与合成的物质相等.而NP段表示光合作用逐渐增强,制造的有机物逐渐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有机物开始积累.P点后表示光合作用趋于稳定,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解:A.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N点的二氧化碳吸收相对量为零,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
B.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增强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呼吸作用强度不变,所以吸收的二氧化碳逐渐增多,MP 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C.MN段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低于零表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小于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D.NP段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增强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表示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强.但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照常进行,只不过表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
综上所述:A、C、D选项分析不正确,B选项分析正确.
故选:B
点评:题考查了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知识的了解和识图分析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
16.(2分)(2013•东营)女性的卵巢和输卵管通常被称作子宫的附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的附属器官,摘除后不影响第二性征
B.卵巢是女性的性腺,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C.月经在子宫内周期性形成.与卵巢的功能无关
D.卵巢作为子宫的附件,表明子宫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
考点:人体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女性的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结合图示进行记忆.
解答: 解: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各有不同的用途,卵巢有产生卵细胞,分沁雌性激素的作用;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及产生月经的地方;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也是受精完成和胚胎初期发育的地方.
A、卵巢是分泌雌激素的重要器官,而雌激素促使女性发生第二性征的改变,摘除后影响第二性征,不符合题意.
B、卵巢是女性的性腺,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符合题意.
C、女性月经周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调控卵巢功能的上级机构(下丘脑和垂体)与卵巢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不符合题意.
D、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是一个基础题,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记忆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7.(2分)(2013•东营)东营黄河三角洲动物园已于2012 年“十一”正式开放,首批引进了东北虎、金钱豹、狗熊、鸸鹋(er miao)、斑马、白袋鼠、金刚鹦鹉等60余种野生动物.某同学参观后对上述动物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梳理总结,你认同的是( )
A.从呼吸方式上看,都是双重呼吸 B.从生殖上看,都是体内受精、胎生
C.从体温调节上看,都属于恒温动物 D.从内部结构上看,体腔内都有膈
考点: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的概念及其区别.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动物分类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解:A、野生动物中东北虎、金钱豹、狗熊等属于哺乳类,从呼吸方式上看,用肺呼吸,不能进行双重呼吸.故不符合题意.
B、金刚鹦鹉从生殖上看,是体内受精、卵生,故不符合题意.
C、东北虎、金钱豹、狗熊、斑马、白袋鼠、金刚鹦鹉等60余种野生动物,无论是哺乳动物还是鸟类,从体温调节上看,都属于恒温动物.符合题意.
D、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器官,膈的出现将体腔分成了胸腔和腹腔两部分,胸腔内有心、肺等器官,腹腔内有胃、肝和肠等器官.哺乳动物靠控制膈肌的收缩可以让体内的膈提起或下压,从而导致胸腔体积变化,引起肺的收缩或扩张,以便进行呼吸.鸟类没有膈.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关键是掌握动物的分类知识,并注意灵活答题.
18.(2分)(2013•东营)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角马,繁殖季节雄性角马往往用尖锐的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如图).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现代角马的角发达的原因是( )
A.代代使用的结果
B.发生了定向的有利变异的结果
C.繁衍后代的结果
D.角发达的雄角马有机会繁衍后代而保留下来
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分析:此题考查了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和运用.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解答:解: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
雄角马的角由于经常在争夺配偶中作为武器,这样角发达的雄性角马一般都能找到配偶,其性状经过逐代积累,而形成现在角发达的雄性角马类型.而角不发达的雄性角马由于得不到配偶,其性状得不到传递,而被淘汰.
故选:D.
点评:生物现有的性状: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都是经达长期的自然选择后的结果,是对环境的适应.
19.(2分)(2013•东营)学习了发酵技术以后,你可以尝试这样自制酸奶:将新鲜的牛奶加人适量的蔗糖煮沸后,装入消毒的大口玻璃瓶内,再将适量的酸奶倒人其中.能够成功制成酸奶的操作是( )
A.煮沸后立即倒入酸奶并封存 B.煮沸后冷却再倒入酸奶并封存
C.煮沸后立即倒入酸奶不封存 D.煮沸后冷却再倒入酸奶不封存
考点:食品的腐败原因.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自制酸奶.解答时可以从乳酸菌的生活条件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有氧环境下呼吸受抑制,不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的环境下进行无氧呼吸,把有机物发酵,产生乳酸.因此自制酸奶要密封.乳酸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煮沸后立即倒入酸奶,会将乳酸菌杀死,因此要在煮沸后冷却再倒入酸奶并密封.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乳酸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不需要氧气.
20.(2分)如图所示的是进入和离开身体某器官的血液内四种物质的相对含量,该器官是( )
A. 脑 B. 肾 C. 小肠 D. 肺
考点: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分析图形解答.
解答:解:由图可知该组织处的物质交换的特点是进入该器官的氧气多,离开时少,进入的二氧化碳少,离开时多,进入的葡萄糖多,离开时少;尿素持平,A 脑符合上述的物质交换特点.B.在肾脏,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了尿液.尿素进入时的多离开时应减少,C在小肠,由于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葡萄糖进入时少离开时增多.D.在肺部,二氧化碳进入时的多离开时的少.综上所述:B、C、D选项均不符合题意,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属中档题.
21.(2分)(2013•东营)每种生物都具有恒定数目的染色体,人类体细胞中具有23 对染色体.人的精子、造血干细胞、卵细胞、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依次为( )
A.23 条、46 条、46 条、23 条 B.46 条、92 条、46 条、92 条
C.23 条、23 条、23 条、46 条 D.23 条、46 条、23 条、46 条
考点: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分析:此题考查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假如人类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则其受精卵为2N;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为N.
解答: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因此,人的精子、造血干细胞、卵细胞、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依次为23条、46条、23条、46条.
故选:D.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2.(2分)(2013•东营)草履虫、酵母菌、衣藻都是仅有一个细胞的“袖珍”生物,也能进行独立的生活,这体现了( )
A.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B.它们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C.三者在分类上亲缘关系最近 D.它们都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考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分析: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据此作答.
解答:解:草履虫、酵母菌、衣藻都是仅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也能进行独立的生活,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它们通过一个细胞就可以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如草履虫在水中旋转前进主要依靠纤毛的摆动,靠表膜呼吸,靠口沟取食,靠食物泡消化,靠收集管和伸缩炮排泄等.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3.(2分)(2013•东营)黄河口水稻、西宋蜜桃、新户冬枣、渤海湾紫菜都是我们东营的知名品牌.关于图中4种植物共同点(阴影部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用种子繁殖 B.都含有叶绿素 C.都有根茎叶分化 D.都是高等植物
考点:植物的分类.
分析:本题考查植物各类群的特征,紫菜属于藻类植物,冬枣、水稻和蜜桃属于被子植物,分析作答.
解答:解:紫菜属于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能产生孢子进行生殖,体内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为低等植物,而冬枣、水稻和蜜桃属于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靠种子来繁殖后代,属于高等植物,所以四种植物的共同点是体内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故选:B
点评:掌握植物各类群的主要特征,本题就能迎刃而解.
24.(2分)(2013•东营)朱鹮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野生环境中曾一度失踪了20多年,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才在陕西省洋县姚家沟重新发现了7只.朱鹮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选择 B.外来物种入侵 C.自然灾害 D.栖息地破坏
考点: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解答时可以从威胁生物多样性生存的原因所占的比例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滥捕乱杀)、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自然灾害和动物疾病)等,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口快速增长是破坏或改变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过度利用生物资源的最主要的原因,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垦(围湖造田、垦荒、湿地开发等)、环境污染使环境不再适和生物生存等,使生物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使生物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少,导致生物种类越来越少.因此朱鹮栖息地的丧失是造成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
25.(2分)(2013•东营)你注意到了吗?生活中,生物知识无处不在.图中的几则广告语,你认为符合生物学道理的是( )
A. B.
C.
D.
考点:生物的特征.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利用生物学的基础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生物现象.
解答:解:A、白化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或受致病基因控制引起的遗传病.该选项的说法是不符合生物学道理的.
B、维生素D能促进钙和磷的吸收和骨骼的发育,预防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该选项的说法是符合生物学道理的.
C、色盲都是由遗传物质改变或受致病基因控制引起的遗传病.该选项的说法是不符合生物学道理的.
D、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性传染病的特效药,而对病毒性的传染病不起疗效,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选项的说法是不符合生物学道理的.
故选:B.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相关生物学知识并用其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生物现象.
二、简答题:本大题包括7个小题,除特殊标注外,每空l分.共50分.
26.(6分)(2013•东营)位于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广阔、最完善、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1992 年确立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区共有<植物393种,其中浮游植物4门,116种;蕨类植物3科.3属,4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54科,178属,271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野大豆在这里广泛分布.鸟类有265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丹顶鹤、白头鹤、白鹤、金雕、大钨、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等7种;其中鹤目鸟类7科20属48种>.请分析回答:
(1)野大豆具有耐盐碱、抗寒、抗病等特点,其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 被子 植物.
(2)东方白鹤被列为濒危物种,全球不足3000只,我市有“中国东方白鹤之乡”之称.与野大豆相比,东方白鹤在结构层次上的特点是 有系统 .
(3)上述资料提到的生物分类单位中,最大的分类单位是 门 ;资料中“<>”部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物种 多样性.
(4)湿地中的多种生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维持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间接 使用价值.
(5)有人说:“保护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就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请谈谈你的看法 我们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 .
考点: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经济意义;动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生态系统中的类型;生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
分析:本题考查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经济意义,动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生物多样性及价值等知识.可以从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动植物的结构层次,生物分类单位,生物多样性及价值,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面切入.
解答: 解:(1)被子植物有真正的果实和种子,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种子包上果皮构成果实,如小麦、大豆等都属于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类群.野大豆属于被子植物.
(2)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比植物体多了系统这个结构层次.苹果属于植物,人属于动物,所以与野大豆相比,东方白鹤在结构层次上的特点是有系统.
(3)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共同特征最多.上述资料提到的生物分类单位有:门、科、属、种,最大的分类单位是门.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资料中“<>”部分描述了大量的生物种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的多样性.
(4)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有三方面: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等,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等.潜在价值,今天还未被利用的哪些物种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所以湿地中的多种生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维持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
(5)我们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例如,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并不是完全禁止采伐树木,相反,适时地、有计划地进行合理的采伐,不仅能获得林木产品,而且有利于森林系统的更新.野生动物及生态系统的保护也是这样.
故答案为:(1)被子(2)有系统(3)门;物种(4)间接(5)我们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
点评: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27.(8分)(2013•东营)小麦是人类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在古埃及石刻上已有所记载.冬小麦作为北方人餐桌上的主食,深受人们喜爱.让我们跟随东营市农科院的技术人员,体验一下冬小麦的种植过程.
(1)“白露至霜降’是冬小麦播种的适宜时节,“霜降”以后播种会造成小麦种子的发芽率降低.可见, 温度 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外界条件之一.
(2)农业生产上,播种时通常选用籽粒饱满的小麦种子,因为小麦种子的 胚乳 内贮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能够保证小麦种子正常萌发所需.
(3)小麦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芽和胚轴发育成茎和叶.此过程中种子内的有机物逐渐减少,原因是 细胞呼吸作用消耗 .
(4)来年开春麦苗返青后,为了促进麦苗快速生长,通常追施一次以含 钾 的无机盐为主的肥料,以免造成苗小,分孽少,群体不够,难获高产.
(5)5月下旬进入抽穗期,是冬小麦生长需水最关键时期,水分主要通过小麦根尖的 成熟区 吸收.
(6)小麦抽穗后3一5天开花、传粉,小麦靠风力进行自花传粉,此时如果出现大风天气,容易使花粉流失,影响授粉而降低结实率.请用曲线和箭头在图所示花的模式图中表示出小麦的传粉过程.
(7)6月初,冬小麦进人灌浆期,这一时期是小麦千粒重形成的关键时期.适当大的日较差,有利于积累有机物,提高小麦的粒重,因为 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夜晚温度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少,这样有机物剩余积累的就多 .
(8)干旱影响麦穗发育,降低冬小麦的产量.现在,科学家试图把燕麦的抗旱基因转移到冬小麦中,以培育抗旱型冬小麦品种,这种技术在生物学上称为 转基因技术 .
考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的原因;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能量的释放.
分析:此题考查种子萌发的条件、植物生活需要水的原因、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能量的释放的知识,据此答题.
解答:解:(1)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霜降”以后播种会造成小麦种子的发芽率降低.说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外界条件之一.
(2)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而尽量选用粒大饱满的种子,这样的种子中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可使种子萌发时有充足的营养,萌发出的幼苗更茁壮.
(3)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呼吸作用增强,将储存在子叶或是胚乳内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输送到胚的胚轴、胚根、胚芽,种子内的有机物逐渐减少.
(4)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够促进花芽分化,提早开花结果,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和改善果实品质;钾肥能促进植株茎秆健壮,改善果实品质,增强植株抗寒能力.
(5)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根毛能分泌多种物质,如有机酸等,使土壤中难于溶解的盐类溶解,成为容易被植物吸收的养分.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6)传粉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自花传粉是指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异花传粉是指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小麦的传粉属于自花传粉.
(7)适当大的日较差,有利于积累有机物,提高小麦的粒重,因为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夜晚温度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少,这样有机物剩余积累的就多,因此冬小麦进人灌浆期,这一时期是小麦千粒重形成的关键时期.
(8)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科学家试图把燕麦的抗旱基因转移到冬小麦中,以培育抗旱型冬小麦品种,这种技术在生物学上称为 转基因技术.
故答案为:( l )温度
(2 )胚乳
(3 )细胞呼吸作用消耗
(4 )钾
(5 )成熟区
( 6 )
( 7 )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夜晚温度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少,这样有机物剩余积累的就多
(8 )转基因技术
点评:本题涉及种子的综合知识,学生应对所学知识应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