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美财长首次访华绵里藏针
持续的全球经济金融危机促成了中美两国高层的密集接触。美国新任财长盖特纳于5月31日开始了为期三天的中国之行。
新任财长盖特纳甫一上任就质疑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之后虽然有所淡化,但在其访华前夕,美国财政部在5月26日-28日连续三天发行了1000亿美元国债,舆论认为,盖特纳是带着推销美国国债的任务而来。
让许多人始料未及的是,盖特纳来访后身段柔软,即使在提及中国问题时也口气委婉。高超的公关技巧着实牵领了舆论的风向。
但事实上,盖特纳的行事风格不仅棱角分明,而且在策略选择上更善于谋变。他在人民币汇率问题和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上的认识,至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就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安全问题上,这位率先提出“美中金融恐怖平衡”的官员兼学者,更熟稔其中的利害关联。中国购买美国国债是否安全?中长期看,解决之道在于中美双方都补足自身短板,摆脱生产过剩与消费过剩的局面。因此,盖特纳向中国强调一旦经济有所缓和,美国将把财政赤字压缩到GDP的3%以内;通过这种自我约束的手法,避免持有大量美国国债的中国对美元贬值的担心,从而消除中国对继续购买美国国债的忧虑。
然而,何时才能达到“经济有所缓和”?盖特纳没有给也给不出具体的答案和时间表。但在金融市场上,承诺带来信心,信心支撑价格,价格保证资产安全。
就人民币汇率问题,盖特纳几乎彻底改变了向中国施压的策略,而是通过肯定中国在人民币汇率改革方面的成就来避免冲突。这次访华,盖特纳吸收了其前任鲍尔森的策略,一方面对美国自身问题做了“客套”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以放低身段;另一方面,他采取鲍尔森式的替中国着想的角色转换来指陈中国经济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如盖特纳认为中国应加快行动,转变经济构成,以便减少对出口的依赖,更多地依靠内需。显然,跟鲍尔森如出一辙,盖特纳也借助站在中国的立场,通过建议中国改变当前的经济增长模式来替代指责人民币汇率。
总之,就盖特纳访华来看,中美间针锋相对的争论少了,但盖特纳仍然坚持了他此前的观点,只是表达更为委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