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每空1分,共16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对应位置内,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13.(2分)(2013•玉林)如图所示,描述的是 近视 眼(选填“近视”或“远视”)的成像情况,矫正的办法是戴一副 凹 (选填“凸”或“凹”)透镜片做的眼镜.
考点: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掌握近视眼的成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近视眼是由于人眼晶状体变凸,焦距变短,会聚能力增强.
解答: 解:近视眼是由于人眼的晶状体变凸,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此图描述的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因此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发散,即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故答案为:近视;凹.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14.(2分)(2013•玉林)太阳能是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发生 聚变 (选填“裂变”或“聚变”),释放出的核能.电能属于 二次 (选填“一次”或“二次”) 能源.
考点: 能源的分类.
专题: 能源的利用与发展.
分析: 根据对太阳能实质的了解来回答第一个问题;一次能源是指可直接从自然界获取并利用的能量,而二次能源则需要从其它能源转化而来,无法直接获取.
解答: 解:太阳能是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发生聚变,释放出的核能,这一过程每时每刻在太阳的内部都在进行着,因此,其能量相当巨大;
电能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和利用,因此属于二次能源.
故答案为:聚变;二次.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太阳能的了解和对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分类的认识,属基础内容.
15.(2分)(2013•玉林)自行车刹车时,用力越大,刹车皮与车轮间的压力 越大 (选填“越大”或“越小”),车轮受到的摩擦力也就越大,所以自行车就停得 越快 (选填“越快”或“越慢”).
考点: 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力与运动的关系.
专题: 运动和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掌握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掌握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力越大,效果越明显.
解答: 解:自行车刹车时,用力越大,刹车皮对车轮的压力越大,车轮受到的摩擦力也就越大,所以自行车就停得越快.
故答案为:越大;越快.
点评: 此题通过常见的事例考查了学生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同时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16.(2分)(2013•玉林)如图所示,在薄皮铁桶内放些水,烧开后把开口堵住,再浇上冷水,发现皮桶变扁了,这个现象证明了 大气压强 的存在.薄皮铁桶被压扁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形状 .
考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力的作用效果.
专题: 运动和力;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 (1)大气压强是由于空气具有重力和流动性而产生的,吸盘、吸管吸饮料、覆杯实验等都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 解:(1)在薄皮铁桶内放些水,烧开后把开口堵住,再浇上冷水,铁桶内的气压减小,桶内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铁桶被压扁了;
(2)薄皮铁桶被压扁,大气压力改变了铁桶的形状,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故答案为:大气压强;形状.
点评: 本题结合生活事例考查了大气压强和力的作用效果,物理来源于生活,要学以致用.
17.(2分)(2013•玉林)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比较凉快,这是因为酒精 汽化 (选填“汽化”或“液化”)吸热的缘故;同时也闻到酒精的气味,这是 扩散 现象.
考点: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扩散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 (1)汽化是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在汽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2)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 解:(1)用酒精擦在他的皮肤上消毒时,他感到皮肤比较凉,是因为酒精要蒸发,蒸发过程要从身体上吸热,使皮肤的温度降低.
(2)他闻到酒精的气味,是由于酒精分子在空气中发生了扩散现象.
故答案为:汽化;扩散.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汽化现象和扩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结合生活实际,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8.(2分)(2013•玉林)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11V,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在中点位置时,小灯泡正常发光,电压表的的示数为6V,电压表的
的示数为7V,R1消耗的电功率是1W,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2 W,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值为 20 Ω.
考点: 额定功率;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
专题: 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由电路图知:灯泡、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串联,其中电压表V1测量灯泡和定值电阻的总电压,电压表V2测量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的总电压.
①由电源电压和电压表V2示数得到灯泡两端电压;由电压表V1示数和灯泡两端电压得到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已知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和功率,利用公式I=得到电路电流;已知灯泡两端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利用公式P=UI得到灯泡功率,已知灯泡正常发光,所以此时的功率也就是额定功率;
②由电压表V2示数和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可以得到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已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利用公式R=得到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终得到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解答: 解:
①已知灯泡正常发光,所以额定电压为U额=UL=U﹣U2=11V﹣7V=4V,
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U1=6V﹣4V=2V,
∵P=UI,
∴电路电流为I==
=0.5A,
∴灯泡的额定功率为P额=U额I=4V×0.5A=2W;
②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U2=7V﹣2V=5V,
∵I=,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2==
=10Ω,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值为2×10Ω=20Ω.
故答案为:2;20.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串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的应用和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熟悉串联电路特点、正确判断电压表的测量位置,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9.(2分)(2013•玉林)小王沿水平方向用100N的水平拉力,5s内小车前进了10m,在此过程中,小车运动的速度为 2 m/s,推力做功的功率为 200 W.
考点: 速度的计算;功率的计算.
专题: 压轴题;长度、时间、速度;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①已知小车运动的距离和所用时间,利用公式v=得到运动的速度;
②已知小车受到的拉力和运动速度,利用公式P=Fv得到做功的功率.
解答: 解:
①小车运动的速度为v==
=2m/s;
②推力做功的功率为P==
=F•v=100N×2m/s=200W.
故答案为:2;200.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速度的计算和利用公式P=Fv计算功率,对于功率一定的物体,牵引力与运动速度成反比.
20.(2分)(2013•玉林)如图所示,足够高的圆柱形容器中盛有15cm深的水,已知不吸水的长方体物块A密度为0.4×103kg/m3,高为15cm,底面积是容器底面积的1/3.则放入物块A前,水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为 1500 Pa;把物块A放入容器中静止时,物块A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与水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之比为 6:17 .(g取10N/kg)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专题: 压轴题;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1)已知液体至溢口的深度和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根据p=ρgh求出水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
(2)因为是规则的长方体物块,因此可利用p=ρgh利用物块A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
把物块A放入容器中静止时,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根据F浮=ρ水gV排求出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再根据木块底面积是容器底面积的.可求出水面上升的高度然后可知水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问题可解.
解答: 解:(1)放入物块A前,水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p=ρgh1=1.0×103kg/m3×10N/kg×0.15m=1500Pa;
(2)物块A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p1=ρAgh木=0.4×103kg/m3×10N/kg×0.15m=600Pa;
∵ρ木<ρ水,
∴木块漂浮在水面上,
∵F浮=ρ水gV排=G木,
∴ρ水gs△h=m木g=ρ木V木g
ρ水gs△h=m木g=ρ木sh木g
解得△h=0.02m,
则把物块A放入容器中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p2=ρgh2=1.0×103kg/m3×10N/kg×(0.15m+0.02m)=1700Pa;
=
=
.
故答案为:1500;6:17.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液体压强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漂浮条件的掌握和运用,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