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分)(2013•兰州)各种生物进化的证据中,最直接的证据是 化石 .
考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是多方面的,如化石能证明生物进化的历程和趋势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等;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如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早期都有鳃裂和尾,说明了脊椎动物和人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来的.
解答:解: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始祖鸟化石说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等;而比较解剖学上的同源器官只是证明了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胚胎学上的证据(如鳃裂)只是说明了古代脊椎动物的原始祖先都生活在水中.这些证据都只是从某一方面来证明生物的进化.
故答案为:化石.
点评:此题考查了生物进化的最主要的证据:化石.
28.(2分)(2013•兰州)种子植物是能产生种子的植物,包括 裸子 和 被子 植物.
考点: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分析:种子植物能结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据此解答.
解答: 解: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属于种子植物,种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其外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
故答案为:裸子;被子
点评:明确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它们的根本区别是种子的外面有无果皮包被.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5分)
29.(10分)(2013•兰州)如图表示植物体内有关生理作用示意图,其中①、②为相关气体.请回答:
(1)若②代表水蒸气,则水蒸气是通过 蒸腾 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去的.叶片上气体散失的“窗口”是 气孔 ,该结构主要分布在叶片的 下 表皮.
(2)若该图表示光合作用,则①代表的气体为 二氧化碳 ,②代表的气体为 氧气 .若①代表氧气,②代表 二氧化碳 ,则该图表示的生理活动为 呼吸 作用.
(3)某地区植被稀少,气候干燥,空气质量差.经大面积植树造林后,预期该地区空气湿度将会 上升 ,空气中含氧量将会 增多 .
(4)将叶片放酒精中隔水加热,会看到酒精变成绿色,说明叶绿体中的 叶绿素 已经溶解在酒精中.
考点:气孔的功能结构及开闭原理;蒸腾作用的意义;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光合作用的概念;呼吸作用的概念.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绿叶细胞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气孔,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绿叶是光合作用造成有机物的主要器官;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呼吸作用实质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来蒸腾水分的.
解答:解:(1)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发生的部位主要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来完成的,叶片上的气孔是蒸腾作用水分散失的窗口,叶片的上下表皮上都有气孔,其中下表皮上的气孔较多.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用公式表示为:二氧化碳+水淀粉(储存能量)+氧.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淀粉和氧.由图可知,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气;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用公式表示为: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由图可知,①代表氧气,②代表二氧化碳.
(3)蒸腾作用能能增加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此外蒸腾作用还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据此可知,某地植被稀少,气候干燥,空气质量差.经大面积植树造林后,预期该地区空气湿度将会上升;同时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空气中氧气含量增多.
(4)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叶绿体内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是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故答案为:(1)蒸腾;气孔;下(2)二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呼吸(3)上升;增多(4)叶绿素
点评: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的方法步骤.
30.(9分)(2013•兰州)图为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请回答:
(1)呼吸系统由 呼吸道 和 肺 组成.
(2)[6] 肺 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是 气体交换 的场所.
(3)[3] 咽 既是空气通道又是食物的通道.
(4)[5]是支气管,它进入肺后反复分支,在末端形成了许多 肺泡 ,其外壁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外面缠绕着许多 毛细血管 ,这有利于 肺泡 与 血液 进行气体交换.
考点: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肺的结构.
分析:如图是人的呼吸系统的模式图,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1鼻腔、3咽、2喉、4气管、5支气管,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清洁、湿润、温暖和畅通;6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解答:解:(1)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如图所示:因此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2)6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3)3咽,既是气体的通道,又是食物的通道,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共有的器官.
(4)5支气管,它进入肺后反复分支,在末端形成了许多肺泡,6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6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故答案为:(1)呼吸道;肺
(2)气体交换
(3)咽喉
(4)肺泡;毛细血管;肺泡;血液
点评: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是考试的重点,可结合其结构图来记忆.
31.(8分)(2013•兰州)某家庭中,一对夫妇均有酒窝,而小孩无酒窝.请回答:
(1)人的有酒窝与无酒窝是一对 相对性状 ,其中 有酒窝 为显性性状.
(2)父母具有酒窝,而小孩无酒窝的现象叫 变异 .
(3)若用B、b表示控制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基因,则孩子的基因组成为 bb ,父亲的基因组成为 Bb .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生物的变异.
分析: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解答:解:(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有酒窝与无酒窝,是人类酒窝的有无,是同种生物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属于相对性状;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后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说明新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父母的性状是显性性状,父母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因此一对夫妇均有酒窝,而小孩无酒窝.表明无酒窝为隐性性状,有酒窝是显性性状.
(2)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一对夫妇均有酒窝,而小孩无酒窝;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具有不同的性状,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变异.
(3)通常用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若用B、b表示控制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基因,因此决定有酒窝的基因是显性基因B,决定无酒窝的基因是隐性基因b.故孩子无酒窝的基因组成是bb;父亲的基因组成为Bb.遗传图解如图:
故答案为:
(1)相对性状;有酒窝;
(2)变异;
(3)bb;B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在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32.(10分)(2013•兰州) 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图中的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生产 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消费 者.
(2)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着能量 流动 和物质 循环 .该生态系统中,兔子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到底来源于 太阳能 .
(3)图中①是 分解 者,主要指营腐生生活的 细菌 和 真菌 .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相对比较 弱 (填“弱”或“强”).
(5)如果该环境中兔数量大量减少,在一段时间内草的数量将会 增多 (填“减少”或“增多”)。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识图作答
解答: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如图所示: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随着摄食,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也进入动物体内,因此动物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能够将动植物的遗体、粪便以及枯枝落叶等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因此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2)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3)图中①是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4)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结构层次复杂,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少结构层次简单,所以,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相对比较弱.
(5)如果该环境中兔数量大量减少,对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草)的捕食量减少,在一段时间内草的数量将会增多.
故答案为:(1)生产 消费 流动 循环 太阳能 分解 细菌 真菌 弱 增多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3.(8分)(2013•兰州)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3月以来,在上海等地区发生了由H7N9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目前已知H7N9禽流感主要传染途径为人与带病禽畜接触传播,商未发现人传染人的病例.有关专家建议普通人预防禽流感应做到:(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尤其在接触禽畜后及时彻底洗手.(3)尽可能减少与禽畜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注意尽量避免接触病死禽畜.食用禽肉蛋时要充分煮熟.(3)生熟食物要分开处理,当手部有伤口,处理肉类时建议佩戴手套等.
(1)H7N9型禽流感病毒是引起禽流感的 病原体 .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患H7N9型禽流感的禽类属于 传染源 .
(2)专家建议普通人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这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属于 保护易感人群 ;建议食用禽肉蛋时要充分煮熟,这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属于 切断传播途径 .
(3)从传染病类型来看,H7N9型禽流感和普通流行性感冒一样,属于 呼吸道 传染病.
(4)如果成功研制H7N9型禽流感疫苗,人们可通过注射疫苗来提高对该病的免疫能力.在此过程中,注射进入人体的疫苗作为抗原,当抗原进入人体后,受到刺激的 淋巴 细胞产生抵抗这种抗原的特殊蛋白质,叫做 抗体 ,它能够参与病毒的清除.这种由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病原体其作用的免疫功能称为 特异性免疫.
考点:抗体和抗原;病原体与传染病的病因;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兔疫.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H7N9禽流感的病原体、传染病的分类及预防措施,结合材料分析作答.
解答:解:(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H7N9禽流感可以在禽间流传所以为传染病.而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因此,H7N9禽流感病毒是引起禽流感的病原体.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因此,患H7N9型禽流感的禽类属于传染源.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专家建议普通人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了人体的免疫能力,减少传染病的感染,这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建议食用禽肉蛋时要充分煮熟,可以杀死其中的病原体,切断了病原体到达健康人的途径,这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从传染病类型来看,H7N9型禽流感和普通流行性感冒一样,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进行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
(4)非特异性免疫是指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的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指出生后产生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如果成功研制H7N9型禽流感疫苗,人们可通过注射疫苗来提高对该病的免疫能力.在此过程中,注射进入人体的疫苗作为抗原,当抗原进入人体后,受到刺激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这种抗原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它能够参与病毒的清除.这种由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病原体其作用的免疫功能称为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1)病原体;传染源;
(2)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
(3)呼吸道;
(4)淋巴;抗体;特异性.
点评:此题属于资料分析题,解答时从资料中寻找解题线索,提取有利于解题的信息,与所学知识建立链接,从而得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