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搭档们和我最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同传遇到什么问题的时候最头疼?我们的回答几乎是一致的,按照先后次序排名:说话的时候逻辑混乱/语言破碎、念稿、语速太快。
很多人都很惊讶,因为一般人可能以为语速是决定同传难度的关键因素。语速的确比较重要,但是我们的体会是,在都是即席讲话的前提下(即不念稿、只有提纲或没有提纲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语速和其意思表达之间的相关度并不高。也就是说,一个说话蹦字儿快的人,他在单位时间里所表达的意义和一个语速缓慢的人几乎是相同的。根据我们的经验,一个人在即席发言的时候,单位时间中的有效信息传递速度几乎是相等的。语速快的人通常是在不断地重复或者叠加自己的意思而已。只有极少数情况除外,就是某些人士(特别是金融界做营销的人士),因为对于某一内容太过熟稔,不用思考张口而出,语义的表达速度会快于常人。
这一点很有趣。因为这一点判断的前提是演讲者是一边想,一边讲。很多人不知道这一个思考的过程对于我们至关重要。因为演讲者思考的时间,也就是我们用来翻译的时间。要知道,译员不是机器,我们是需要进行信息的选择、判断、思考以后才能够翻译的。虽然听众也许难以察觉,但是这一过程是需要时间的。
而视译,或称为有稿同传,通常会给我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理论上来说,如果演讲者很有演讲技巧,对于演讲的语速语调把握到位,有原稿在手的确要容易很多。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这种情况非常罕见。大部分的时候,一个念稿的演讲者,通常缺乏公众演讲的经验和技巧,缺乏现场发挥的信心,所以才会紧紧贴着稿子宣讲。而这种演讲者在念稿的时候,通常会非常紧张,巴不得赶快把稿子念完,所以不自觉地提高了速度。一般人在念稿的时候,由于不用思考,其语义表达的速度远远高于即席发言,而且稿子中会有许多的数据罗列、政策列举、排比和感情抒发。这些在翻译的时候很多都无法直译,例如“三农”等等,需要进行考试*大解释,即便是念译稿,其音节数也一定会长于原文。
所以我们会一再叮嘱,念稿的时候一定要放慢速度。但遗憾的是,通常的人在念稿的时候,会不自觉地越念越快,并且好像迫不及待地希望能够结束演讲,讲一会儿以后就会大段大段地跳掉,罗列数据的时候更是哗啦啦地希望一口气念完。而即席演讲者的情况刚好相反。即席演讲者通常演讲的速度会在中间稍有放慢,在罗列数据的时候更是会有所停顿,以期待听众更好地听清其罗列的数据。
在同传的时候,我有时感觉演讲者的情绪对我自己的情绪也有影响。如果演讲者紧张,我也能够感受到,并且也因此受到影响(这是我还需要努力改进的地方)。最理想的状况就是遇见一位优秀的演讲者,逻辑清晰、语音标准、自信而放松。仿佛就是在开一场演唱会,做为歌者的演讲者在上面侃侃而谈,而作为译员的我在下面击节而舞。
其实,说来说去,给同传造成困难的,并不是演讲的方式或者语速,而是演讲本身,或者说是演讲者本人。一个激励人心的好的演讲者,能够调动全场人、包括译员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