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2分)
1.(2分)(2013•眉山)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一些危险品,危险品必须贴上相关标志.下列标志中属于爆炸品的( )
A. B.
C.
D.
考点: 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专题: 公共标志型.
分析: 根据各种标志表示的意义考虑本题,要熟记各种标志.
解答: 解:A.表示的是易燃的物质,故A错;
B.表示的是爆炸品,故B正确;
C.表示的是有毒的物质,故C错;
D.D是腐蚀品的标志,故D错;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危险品标志,难度不大,了解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分)(2013•眉山)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现在使用的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A. 道尔顿 B. 阿伏加德罗 C. 门捷列夫 D. 拉瓦锡
考点: 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 解:A、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B、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正确.
D、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很简单,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2分)(2013•眉山)下列对化学式NO2的各种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表示二氧化氮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
B. 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
C. 表示二氧化氮这种物质
D. 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由一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二氧化氮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16×2)=7:16,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化学式NO2可知,NO2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化学式NO2可知,NO2表示二氧化氮这种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化学式NO2可知,NO2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由一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2分)(2013•眉山)对于物质KH2O4•2H2O(二水合草酸氢钾),其中加横线的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1 B. +2 C. +3 D. +4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KHC2O4•2H2O为结晶水合物,结合的水分子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不用考虑,KHC2O4•2H2O(二水合草酸氢钾)中只计算KHC2O4即可;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KHC2O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 解:KHC2O4•2H2O为结晶水合物,结合的水分子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不用考虑,KHC2O4•2H2O(二水合草酸氢钾)中只计算KHC2O4即可.
钾元素显+1价,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1)+2x+(﹣2)×4=0,则x=+3价.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5.(2分)(2013•眉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B.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 组成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物质,叫化合物
D. 课本P49图3﹣3,“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文字”,图片中的文字是“中华”
考点: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A、根据催化剂的特点:“一变二不变”进行解答;
B、根据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进行解答;
C、根据组成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叫化合物进行解答;
D、根据,“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文字”,图片中的文字是“中国”进行解答.
解答: 解:A、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故A错误;
B、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故B正确;
C、组成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叫化合物,而不是物质,故C错误;
D、“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文字”,图片中的文字是“中国”,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回答概念性的问题,一定紧扣概念本身来思考和描述.
6.(2分)(2013•眉山)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切开苹果后,切面不久变暗 B. 铁丝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C. 石油通过蒸馏制取汽油 D. 食物腐败变质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A、切开苹果后切面变暗,这是因为苹果中的有机物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铁丝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时,能和空气中的水、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属于化学变化.
C、石油中含有汽油、柴油等物质,根据这些物质的沸点不同,可以通过蒸馏把它们分离开来,从而得到汽油、柴油等物质,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食物腐败变质的过程中,食物中的有机物和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生成水、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 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7.(2分)(2013•眉山)现行空气质量日报中,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不包括的项目是( )
A. SO2 B. CO2 C. NO2 D. 可吸入颗粒
考点: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所涉及的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及臭氧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及臭氧等.
A、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是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物质,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但是目前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氮属于空气污染物,是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物质,故选项错误.
D、可吸入颗粒物属于空气污染物,是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物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空气污染指数作为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重要内容,了解包括的各个项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及臭氧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8.(2分)(2013•眉山)除常量元素外,人体还必须摄入一定量的微量元素.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等症状.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充.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是C12H22O14Zn.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是纯净物
B. 葡萄糖酸锌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9
C. 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口感好,可以大量服用
D. 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5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A、根据纯净物的概念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摄入过量锌元素对人体健康不利进行分析;
D、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A、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中含有葡萄糖酸锌和水,属于混合物,故说法错误;
B、葡萄糖酸锌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6×14)=9:14,故说法错误;
C、摄入过量锌元素对人体健康不利,故说法错误;
D、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2+1×22+16×14+65=455,故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2分)(2013•眉山)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中,完全正确的是( )
A. Na2CO3+2HCl=NaCl+CO2↑+H2O B. 2NaOH+SO2=Na2SO4+H2O
C. CO2+C 2CO D. C+H2O=CO↑+H2↑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 解:A、该化学方程式配平不完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
B、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D、该化学方程式没有注明反应条件,反应物水是以水蒸气的形式存在,一氧化碳、氢气后面不需要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H2OCO+H2.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