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分)(2013•衡阳)如图是人体消化、呼吸、泌尿、循环系统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牛奶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中最终被分解为 氨基酸 .图中c表示被消化后的营养成分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为 吸收 .
(2)图中a、b表示气体从外界进出肺泡,在此过程中,主要通过 呼吸运动 来实现.从肺泡流出的血液首先回到心脏的 左心房 (左心房/右心室)
(3)图中f表示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形成 原尿 ,图中g表示 肾小管的重吸收 作用形成尿液.
考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尿液的形成.
分析:图示表示了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过程,图示的中央部分为血液循环,周围部分依次表示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肺的通气以及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过程以及组织细胞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利用.
解答:解:(1)牛奶中的蛋白质在胃内初步消化,在小肠内最终消化为 氨基酸.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这使小肠的内表面积大大增加,小肠内含有消化糖类、淀粉和脂肪的酶,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蛋白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氨基酸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
(2)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叫做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图中a、b表示气体从外界进出肺泡,在此过程中,主要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从肺泡流出的血液进入肺静脉流入左心房.
(3)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虑过作用形成原尿,肾小管图中g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故选:(1)氨基酸;吸收;(2)呼吸运动;左心房;(3)原尿;(4)肾小管的重吸收.
点评:正确识图,联系相关知识,是做好该类题的关键.
29.(6分)(2013•衡阳)根据所学的生物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今年3月份衡山萱洲开满了金黄色的油菜花,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还有许多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吸引游客和蜜蜂的主要是花的 花瓣 部分,农民在给油菜播种前松土,主要是为种子萌发提供 充足的空气 .
(2)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交警提示“喝酒不驾车,驾车不喝酒”.马路上执勤交警一旦发现了异常,会果断地拦下该车,对可疑司机进行酒精测试.有时要求司机做抽血检验,医生从司机前臂的一条“青筋”抽取了血液,该“青筋”属于 静脉 血管.喝醉后,酒精麻痹了司机的 小脑 ,开车时动作不协调,易发生交通事故.
(3)“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句谚语说明植物不仅能涵养水源,还可以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 水 循环.
(4)“草盛豆苗稀”,其中的草与豆是 竞争 关系.
考点:花的结构;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分析: 此题考查花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血管的结构、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的作用,据此答题.
解答:解:(1)一朵花具有雌蕊、雄蕊、萼片、花瓣等结构,鲜艳的花瓣具有吸引蜜蜂前来传粉和游客的特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必须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农民在给油菜播种前松土,主要是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的空气.
(2)医生从司机前臂的一条“青筋”抽取了血液,该“青筋”属于静脉,它存在于体表较浅的部位;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醉酒,司机开车时动作不协调,主要原因是酒精麻痹小脑.
(3)绿色植物能进行蒸腾作用,把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增加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可见,绿色植物不仅能够涵养水源,还可以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4)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草盛,草多了,吸收的水、无机盐、阳光就多、还竞争生存的空间,影响豆苗的生长,因此有了“草盛豆苗稀”景象.
故答案为:(1)花瓣;充足的空气;(2)静脉;小脑;(3)水;(4)竞争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需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掌握,结合题意答题.
30.(6分)(2013•衡阳)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这一实验时,准备了实验所需的材料用具:生长状况一致的天竺葵、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清水、小烧杯、碘液、透明的钟罩(玻璃罩)等.并设计了如图甲、乙两组装置,请回答:
(1)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的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让天竺葵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 淀粉 ,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2)本实验探究的变量是 二氧化碳 .
(3)将甲、乙装置在阳光下光照一段时间,然后从甲、乙装置的天竺葵上,各取一片叶,放入 酒精 中隔水加热,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再滴碘液,观察叶片的变化.
(4)实验结果:变蓝的是 乙 装置内的叶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 .
(5)若把乙装置内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并将乙装置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如果石灰水有变浑浊,则可以证明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 产物 .
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分析:根据小烧杯内溶液成分的不同,该实验装置可以用来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解答:解:(1)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的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让天竺葵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乙装置中是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甲装置中装入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与乙组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
(3)酒精脱色: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
(4)甲装置中没有二氧化碳,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乙装置就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作淀粉,各取一片叶,经处理后滴碘液,甲装置中的叶片变蓝,乙装置中的叶片不变蓝.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
(5)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如果石灰水有变浑浊,则可以证明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产物.
故答案为:(1)淀粉;(2)二氧化碳;(3)酒精;(4)乙;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5)产物
点评: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31.(6分)(2013•衡阳)如图甲示人的生殖过程,图乙示伴随生殖过程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在一对染色体上)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甲,写出正常情况下人的精子染色体数目: 23条 .
(2)由图乙可知,生物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 母方 .
(3)假定A是控制双眼皮的基因,a是控制单眼皮的基因,则父亲的性状表现为 双眼皮 ,母亲和女儿都是双眼皮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遗传 .
(4)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女儿的几率是 50% .
(5)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科学道理是: 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人的体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基因的显性与隐性.解答时可以从染色体、基因的概念基因在生殖过程中的传递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基因在细胞里大多有规律地集中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而且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1)染色体和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因此染色体数目父亲23对、母亲23对、女儿23对、精子23条、卵细胞23条、受精卵23对.
(2)由图乙可知,生物体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A来自父方,另一条a来自母方,从而使后代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3)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因双眼皮(A)对单眼皮(a)为显性.若父母双眼皮,父母的基因组成为Aa.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人的眼皮的单双是人体的形态特征,属于性状;父母为双眼皮,而子女为单眼皮,这表现了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属于变异现象;父母为双眼皮,子女也为双眼皮,这表现了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属于遗传现象.遗传图解如图:
(4)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此家庭中性染色体的组成:父亲XY,女儿XX.男女的性别在受精卵形成时就已确定.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在整个人群中男女性别之比大致1:1.因此,如此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是女孩的几率是50%.
由图乙可知,精子、卵细胞内的基因只有体细胞中成对基因的一个,受精卵内含有成对的基因,使基因的数目恢复到与父母相同的水平.保证了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
(5)近亲是指的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其危害十分显著.我们要根据我国政府颁布的“婚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做好婚前检查工作,把优生工作做到婚前孕前.
故答案为:(1)23条 (2)母方 (3)双眼皮;遗传;
(4)50%;
(5)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染色体和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在生殖细胞中成单.
32.(5分)(2013•衡阳)下面是某科技活动小组探究“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所进行的实验过程:
步骤一:配制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先取四个烧杯分别加入20ml、30ml、40ml、50ml的蒸馏水,然后都加入等量的同种香烟烟丝浸泡1天,得到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滤液备用.
步骤二:取20只大小一致的成年水蚤分成5等份,分别移入清水及20ml、30ml、40ml、50ml的烟草浸出液中,5分钟后测量每只水蚤的心跳次数,分别重复3次.
步骤三:分别计算各组水蚤10秒心跳次数,其数据记录如表:
请回答:
(1)该小组提出的问题是: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影响吗 ?
(2)实验时,一只水蚤只能做两次实验,首先应放在 清水 中观察,重复三次;再在某一浓度的烟草浸出液中观察,重复三次,并记录数据.
(3)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在步骤三中同学们对所记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是 取平均值 .
(4)通过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具有 促进 作用(促进/抑制).
(5)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吸烟对生物体的健康有影响,请你用所学的知识举例分析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烟雾中含有尼古丁、焦油等多种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进入吸烟者和周围的人体内会诱发多种疾病,严重的可能诱发肺癌,因此:吸烟、等于慢性自杀!我们要提倡禁烟.
考点: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律的影响.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和原因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1)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对照实验的问题、假设和结论最好一致,根据在探究“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中,可提出问题: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影响吗?
(2)实验时烟草浸出液中烟草的有害成分会留在水蚤体内,影响水蚤的心率,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用一只水蚤只能做两次实验,必须先在清水中计数心率,再在某一浓度的烟草浸出浪中计数水蚤的心率.前后顺序不能颠倒.
(3)为减少实验的误差、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要取平均值.
(4)根据表中数据烟草浸出液的浓度由大变小,水蚤10秒内的心跳次数有42降低到35.表明烟草浸出液对心率有促进作用,浓度越大,则心率越高,说明促进作用越强.
(5)烟雾中含有尼古丁、焦油等多种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进入吸烟者和周围的人体内会诱发多种疾病,严重的可能诱发肺癌,因此:吸烟、等于慢性自杀!我们要提倡禁烟.
故答案为:(1)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影响吗;(2)清水;(3)取平均值;(4)促进;(5)烟雾中含有尼古丁、焦油等多种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进入吸烟者和周围的人体内会诱发多种疾病,严重的可能诱发肺癌,因此:吸烟、等于慢性自杀!我们要提倡禁烟.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学生接受图表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33.(10分)(2013•衡阳)2012年秋冬以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随着“灰霾”天气(如图1)频频来袭,PM2.5逐渐进入公众视线.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称为PM2.5.是可直接入肺的细小颗粒物.PM2.5是形成“灰霾”的主要原因,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PM2.5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专家指出:PM2.5对人体的 呼吸 系统危害最大.由于颗粒物微小,人体吸气时,PM2.5不易被鼻等器官阻挡,可直接进入支气管和肺泡,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哮喘等疾病;同时进入肺的有毒微粒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通过 血液循环 而分布到全身.
(2)2012年冬天,衡阳市多名志愿者对衡阳几个地点的空气中PM2.5进行了检测,结论如表.请问这几个地点的空气质量由好到坏的排列次序是 C
A.1、2、3; B.3、2、1; C.2、1、3; D.2、3、1
(3)鉴于“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当“灰霾”来袭时你对人们有何建议?(一条合理建议即可) 外出戴上口罩、散步和运动最好远离汽车道等 .
(4)为大地添绿,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如图2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①该食物网中有 4 条食物链.若以X代表该食物网中的某生物,那么对于食物链:“绿色植物→昆虫→X→鹰”,X代表 杂食性鸟 .
②图中动物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消费者 .
③若人们大肆捕杀鸟和鹰,短时间内会导致草原中 昆虫 和 鼠 大量繁殖.这说明人类不能随意捕杀某种动物,否则会破坏生态系统的 稳定(平衡)性 .
考点: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防治大气污染,治理空气质量.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1)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是固体小颗粒,如地面粉尘、燃煤排放的粉尘、沙尘暴等.大雾天气可导致呼吸病人增多,因为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能够对吸入气体进行温暖、湿润和清洁,但是这种清洁能力是有限的.
(2)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的作用、数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等.据此回答.
解答:解:(1)肺适于人体的呼吸系统,根据题干中的“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称为PM2.5,是可直入肺的细小颗粒物.PM2.5是形成“灰霾”的主要原因,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可知,PM2.5主要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空气进入肺,要经过鼻腔、咽、喉、器气管和支气管,但是PM2.5颗粒物微小,从而不易被鼻等器官阻挡,可直接进入支气管和肺泡,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哮喘等疾病.进入肺后,可迅速被肺泡外毛细血管吸收,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全身.
(2)由于PM2.5是形成“灰霾”的主要原因,且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具有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等特点,所以PM2.5的含量越多,说明空气质量越差,反之,空气质量越好.故C符合题意.
(3)“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形成“灰霾”的主要原因是PM2.5,所以避免该天气对人体的危害的主要措施就是减少PM2.5的吸入,可采取:①尽量减少户外活动;②外出戴上口罩、散步和运动最好远离汽车道;③在雾大的时候,在室内也要尽量关上窗门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4)①数食物链时,应从生产者开始,沿着箭头向上到最高级消费者.该图中共4条食物链.即:绿色植物→吃草籽鸟→鹰;绿色植物→鼠→鹰;绿色植物→杂食性鸟→鹰;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鸟→鹰.
②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非生物成分有阳光、空气和水等. 生物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作有机物,为其他动物提供食物,属于生产者.动物如吃草籽鸟、昆虫、鼠、鹰等为消费者.
③在正常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但这种功能是有限度的,若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失调.鹰以鼠为食,鸟以昆虫为食物,鸟和鹰数量减少,必然会造成昆虫和鼠的大量繁殖,这样森林生态系统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甚至失去稳定(平衡)性.
故答案为:(1)呼吸;血液循环;
(2)C;
(3)外出戴上口罩、散步和运动最好远离汽车道等;
(4)①4;杂食性鸟;
②消费者;
③昆虫;鼠;稳定(平衡)性.
点评:此题是一道综合题,知识点较多,根据实际问题,结合教材知识,就能回答.